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加大,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中央出台相关政策,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立足于扩大内需,维护国内的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需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中国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合理性。
2 . 2019年,中国网民的视野更加广阔,公共话题、宏大叙事频繁进入网络语言体系,反映网民对于国家公共议题的强烈关注。“阿中”(对中国的爱称、昵称)、“14亿护旗手”、“不忘初心”、“霸凌主义”、“文明互鉴”、“区块链”等成为人们关注的年度热词。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0-10-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材料:随着16个市数千家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农民合作社集体入驻邮乐农品电商平台,安徽省农产品开启了“e网”时代。作为家庭农场负责人,小李在发展农产品电商前请教有关专家,专家建议:涉电农商必须根据当地特点,把握市场动向,找准了“点”再去做,不能一哄而上。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4 . 新型冠状病毒因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2月25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团队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口服疫苗。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成功研制疫苗,要正确处理(       )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作“低头看手机屏幕”状,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人群。低头族
①没有认识到虚拟世界只是对现实世界的摹写     
②没有认识到虚拟世界不能完全取代现实世界
③需要明白创造虚拟世界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     
④需要明白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没有实际意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悦情绪。这种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定性看法的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刻板效应表明(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对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统一认识
②事物的特征具有客观性,但不能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③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主观影响
④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8-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并最终成为全国性甚至世界性公共卫生事件,贩卖和滥食野生动物再度引发人们关注,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制度。以严密的规范、严格的标准、严明的责任,筑起公共卫生安全法治防线,保护野生动物安全,保障群众生命健康。这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符合当下形势的科学合理的选择。

据科学界现有的研究表明,人类约70%以上的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从公共健康保障角度讲,不当利用野生动物的巨大风险性及其导致大规模疫病传播的可能性未受到足够重视,是引发17年前的“非典”和如今的新冠病肺炎疫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决定的出台,将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该决定出台的合理性。
8 .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红色、黄色、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黑色、灰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白色虽有素洁感,但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而蓝色和绿色是最让人感到舒适的颜色,作用于人的感官可产生愉悦、放松的感觉。人们对不同颜色的心理感受说明(       
A.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B.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客观存在状况的差异
C.有了客观存在的变化就会有人的意识的变化
D.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9 . 习近平总结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经验时指出,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坚持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统一起来,意志坚定,从不为一时之曲折而动摇,从不为外部之干扰而迷惘……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由此可知(       
①坚定的意志是想问题、办事情的前提
②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③意识推动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0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

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时间编纂过程
1954年第一次编纂民法典工作,随着“整风”“反右”运动兴起而中止。
1962年第二次编纂民法典工作,被“文化大革命”所中断。
1979年第三次编纂民法典工作,最后因条件尚不够成熟也未能成功。


2015年后
第四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2017年3月,《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2002年5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关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