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来,全国各地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这类犯罪在一些地区特别是某些城镇乡村仍很严重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要求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有力打击震撼黑恶势力犯罪,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我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合理性。
2021-08-15更新 | 915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师大第二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学考)
2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下面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又是可以被认识的
③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分割的
④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强调,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胎,再到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生育政策的每次优化,都因应时势,呼应民意。与前几次调整生育政策相比,这次的关键词是“优化”。优化生育政策,具有多重意义。这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既可以缓解老龄化过快态势,更能为中国发展注入澎湃的人力支撑,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哲学依据。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4 . 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发展,确立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一历程告诉我们(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③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改变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与人们的预期相一致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 .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只有“意与境相浑、心与境相契”,才能构成美的诗词境界。这些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情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的反映②景与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③情对景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④景具有的能动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1-08-01更新 | 485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武平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心源”是说“心”为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美的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中国绘画美学纲领性命题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A.认识要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C.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自身发展中产生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2021-07-21更新 | 6878次组卷 | 49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查中学习教育概括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学史明理,关键在于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刘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把党的百年奋斗延伸向未来。

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正需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品味“信仰的味道”,传承好“真理的火炬”。


某校拟举办“学史明理”宣讲活动,请你以“品味信仰的味道”为主题撰写一篇宣讲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逻辑清晰;②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③论据充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1-07-18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当前,要在长期碳中和愿景导向下,系统制定“碳中和国家”建设方略路线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继续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各地各部门要参照方略路线图,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全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转型升级。(“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我国承诺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制定和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9 . 礼俗是指礼仪习俗。礼俗形成于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其他社会活动等各种方式传承。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我国的传统礼俗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礼俗异化在一些地方成为普遍现象,诸如因彩礼引起的婚姻矛盾、家庭返贫、司法纠纷等现象不时出现,失序礼俗困扰着部分群众生活。

《民法典》进一步确认和强化“公序良俗”,把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对于法律没有规定的部分,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遵循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随着《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公序良俗”将不再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评判,而是判定民事行为效力的重要依据;其价值在于将道德伦理规范引入法律适用,起到扩充法律渊源、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我国《民法总则》把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合理性。
(2)公序良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请你为弘扬公序良俗提两条宣传标语。
2021-07-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0 . “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启示我们(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想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021-06-3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