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意象”是一个独特的美学概念,“象”指具体可感的形象,“意”指思想、情意。“意象”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的中国式审美名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体验。《易经》中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下列对中国意象观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什么样的“意”,就有什么样的“象”
②“象”是第一性的,但“意”能够改造“象”
③“意”寓于“象”之中,并通过“象”表现出来
④“意”根源于“象”,但又高于“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2-31更新 | 536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平和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材料一   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在近两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材料二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3) 结合材料二,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两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建议。
2019-07-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3 .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此次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去掉了“中性”,转而提出“松紧适度”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结构性问题。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微调货币政策的客观原因。
(2)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2019年我国政府应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国自古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各民族都保留有不少流传久远的农事节日,丰收节的设立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留住中华农耕文明的记忆。

通过设立、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能从精神层面提振务农士气,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还能唤醒全社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在全社会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促进农业现代化。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依据。
(2)每年农历秋分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请你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019-02-1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漳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5 . 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一个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人们的情感所系。在海内外寻找乡愁的华人心中,地名是一条回家的路,即便不在那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他们的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在一起。人们对地名的情感是个人的、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

在上个世纪末,出现了为经济发展一哄而上、改名成风的现象。一位老兵到了台湾,晚年一直想回大陆,但身体原因只能让孩子回来寻根,孩子根据地名却难以找到。后经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家乡。老先生感慨说,地名改的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古人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徽州山川秀丽,历史悠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民间习俗自成一统。走近徽州,步入由白墙青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精美雕刻和天井组成的徽州民居,仿佛走进了梦中的故园。为了发展旅游,带动经济,1987年徽州改成了黄山,令人神往的韵味幽雅的古城文脉中断,魅力不再。

近来,古地名的恢复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据《人民日报》进行的网络调查,现在支持黄山复名为徽州的网民占70%以上。也有人认为,恢复古地名不能任性。有些新的地名促进了当地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必要恢复古地名,且恢复古地名会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恢复古地名不能任性”的理解。
2019-01-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2014·四川广安·三模
名校
6 . 下边漫画《习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事物成长
②坚持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
③注重量的积累,促成事物飞跃
④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实践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底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文件,部署针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的集中整治揭开了全国范围内的网络游戏行业治理大基。
       我国的网络游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项庞大的文化产业,2017,国内网络游戏市场总营收入就达到了2036.1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网络游戏中也存在文化内涵缺失部分游戏内容有低俗暴力倾向。青少年沉迷,对传统文化经典和价值观的肆意解构等问题。
       目前,我国网民已达7亿多,网游用户已超过5亿人。不管一些人多么讨厌网络游戏。但要想全部”消灭”游戏回到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游戏的年代已不可能。如何让网络游戏成为丰富广大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有益产品,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对网络游戏行业的治理。
(2)有学者建议,让网络游戏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运用文化维承与发展的知识说明这一建议的可行性。
(3)某学校团委针对“网络游戏成糖”现象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书,请你为此拟出两条具有感召力的口号。
8 .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乘坐深海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温度高达350℃的热泉口,泉口附近浮游着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等生物。在没有阳光.超过沸点.高压的深海环境下还有生命,成为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经过近20年的研究,科学家破译了这种特殊生物的基因图谱,确定自然界还有第三种生命形式。上述一系列活动证明了                                                     
①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③意识有能动作用                 
④现在,人的认识能力由有限向无限转变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
2018-03-01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当前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失眠、易怒、暴饮暴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非常普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会对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日前,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即建议市民“5125”的谐音“我要爱我”,方便记忆。这一理念强调公众应当关注“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从而营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请从“探索世界”角度分析“5125”健康生活理念的合理性。
10 .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