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6 道试题
1 . 中国是桥的国度。一座座风格不同、造型各异的桥梁,宛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装点着大美中国。

赵州桥,建于隋朝,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桥体饰纹雕刻精细。

卢沟桥,建于南宋,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它不仅是桥梁史上的杰作,更记载着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血海深仇。193777日,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由此可见(       
①中国桥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④实践的主体差异导致实践的成果不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政治试题
2 . 2024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国务院要求,巩固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粮食生产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高标准打造黄河生态带,统筹实施重要山脉、河流、森林、湖泊、湿地等保护修复;提升郑州都市圈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国务院的这一要求(       
①在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了事物的整体
②在量与质的统一中促进了事物发展
③在动态调整中提高了规律的多元性
④说明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政治试题
3 . 袁隆平院士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张老师有感于此,赋诗《好种子》勉励学生:“好种子,破土向阳,绚烂之花是对自我超越的最好奖赏;好种子,无惧风霜,在春去秋来的季节里有硕果的摇晃;好种子,传递力量,每一处优秀都闪耀夺目的榜样之光;好种子,累积希望,千万良种的萌动汇聚成丰收的海洋。”该诗(       
①实现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②勉励学生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凸显了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④印证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政治试题
4 . 2023年12月7日,位于地下2400米处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这意味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实验室将助力我国在暗物质和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帮助人类更好认识宇宙。这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②人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新的物质
③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④认识工具的发展能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走到田间地头,来到农民身边。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展开研发,推动科研、推广和生产互动联合,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将更多的实用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帮助乡亲们把“金扁担”挑得越来越稳。

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金凤和她的团队在江苏草莓产区通过逐步推广大棚设施育苗,推行先进育苗技术,有序淘汰“莓农”自留苗,建设抗病丰产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以“根正苗红”促源头品质提升。同时,将精细精准理念融入草莓种植养护全过程,加快草莓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为草莓贴上独有的“身份标识”。他们根据莓农的需求不断推动草莓品种的多样化,形成品种矩阵,为草莓高质量发展闯出了新路子。在草莓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灭虫灯、生物碳肥、生物菌剂等新型生产资料,促进了当地的草莓率先走上高品质发展之路。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说明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把实用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2024-05-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诊断政治试卷
6 . 发展可同步实现超分辨写、超分辨读、三维存储及长寿命介质,是近10多年来光存储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经过长达7年坚持不懈的攻坚克难,中国“超级光盘”研究团队实现了超分辨数据存储。经测试,光盘介质寿命大于40年。但“超级光盘”实现产业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材料表明(     
①事物发展中的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反复性
③客观事物发展状态往往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实践是有目的性、能动性和物质性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2023年秋收季,不少地方在收获玉米、大豆、水稻的同时,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资源化:在甘肃省酒泉市戈壁生态大棚里,秸秆等曾经的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栽培基质,产出高品质的绿色果蔬;在安徽省阜阳市,秸秆被做成人造板材,强度高、防水火,还抗寒降噪,很受市场欢迎……材料表明(       
①观念的创新实现了秸秆从废到宝的转变
②事物多样的属性是其具有多重价值的前提
③事物的价值因其属性和功能的不确定性而不断变化
④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去年的淄博烧烤到今年的天水麻辣烫,以美食为起点,带动一座城市“出圈”现象再现,引发了许多思考。在这些现象级消费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产业故事和城市脉动?

从著名旅游城市的“5A”景区,到一顿烧烤、一碗麻辣烫,消费者开启旅行的触动点越来越小,但背后凝结的情绪价值越来越重。2024年3月份,天水市累积接待游客4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64.8%和67.2%。

要想守住来之不易的流量,树标准、打品牌同样关键。据介绍,甘肃正加快推进“天水麻辣烫”地方标准建设,以规范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组织起草《天水麻辣烫经营规范》地方标准。同时,加快推进“天水麻辣烫”集体商标注册申请,积极引导食品安全状况好、群众美誉度高的经营主体申请注册商标,大力推动“天水麻辣烫”品牌效应和附加值双提升。

“泼天富贵”能不能接住?这对于尚未接待过大规模游客的城市来说,考验的是如何在挖掘城市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文化托底,平衡游客聚集量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让小城市的热情通过口碑传播建立自身的独特IP。对于一个非传统旅游热门地的“小众”城市来说,需要最大限度挖掘出能够留住游客的文旅特色,才能让游客们感觉“不虚此行”。用好淄博、尔滨的成功经验,打响天水麻辣烫的品牌,我们期待,麻辣烫这个小小的支点,能撬动甘肃文旅的大杠杆。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阐述甘肃加快推进“天水麻辣烫”地方标准建设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小众”城市文旅发展为何需要文化托底。
(3)对于一个非传统旅游热门地的“小众”城市来说我们该如何借鉴“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的经验?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5-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
9 . 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古代DNA中心领导的研究团队使用来自约45000年前的人类遗骸样本的古代DNA,揭示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以前未知的一面。这一发现挑战了人类适应环境的主流观点,并让我们对人类在地球上迁徙时如何适应新环境压力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④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沟溪乡余东村,因画而兴、因画而名,凭借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沟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画好一幅画】

农民画的发展,在余东村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村中自古多出能工巧匠,工匠们的精工美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为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的举办,让绘画爱好者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小提升,也让余东农民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发芽。2003年,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这批土生土长的村民从当地民间墙围画、灶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展农民画创作。“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用画笔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建强一个村】

新时代以来,余东农民画与新农村建设一路同行,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余东村用农民画装点村庄,既保留了乡村建筑文化肌理,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也构建起了一整条以农民画为底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12万元,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农民画不仅为余东村注入生机活力,还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庄和谐、文明提升,极大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1)有人认为,农民的实践为农民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农民画的发展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3)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以“乡村毕加索点墨成金,妙笔绘就共富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