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
2 . 根据我国各重点行业碳排放基数和2060年减排需求预测,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系统提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方向,统筹低碳科技示范和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及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前瞻性思考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规划未来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③意识归根到底是对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3年,科研人员借助最新的X-rayCT成像技术研究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12件青铜器制作工艺,发现三星堆与中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有突出的共性,这为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实证。这表明(     
①认识工具的进步促进认识的深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依赖于实践的检验
③实践中的发现是事物之间共性的来源
④科学研究推动了古蜀文明的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在农村,麻雀、老鼠、蚊子和苍蝇曾被列为“四大害虫”。在缺衣少食的年代,人们主张将麻雀赶尽杀绝。一些地方的麻雀大量减少,昆虫缺少了天敌,从而大量繁殖,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粮食也因此大面积减产。现在,人们对麻雀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将麻雀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表明(       
①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②真理和谬误能够相互转化
③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
④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就描述了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融合的场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休闲发展纲要。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和家长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研学旅行变成了必修课,不少家长不再满足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或简单的一些团建活动,而是希望孩子在行走中获得更多知识和体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研学热”的原因。
6 . “谎言重复够多次,就成了真理。”无论一件事情是真是伪,不断重复都会令其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心理学家们则通常将类似的事情称作“真相错觉”效应。如果没有验证事情的真伪就不断将其进行重复,你就是在帮忙制造一个真相和谎言更容易混淆的世界。对此下列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真相和谎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②真理有客观性,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重复和识别谎言是发现真理的必经之路   ④要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识破谎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 . 为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某地一改过去“输血式”、“单一式”、“被动式”收效甚微的传统扶贫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既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能让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这表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在实践中相伴而行
②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③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基础
④真理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检验、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0-01-01更新 | 74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必修4第0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A卷基础篇)
8 . 作家丛维熙曾写过一篇中篇小说——《雪落黄河静无声》,但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教授克鲁姆经研究却发现雪落有声。雪落在水中的声音频率为50—200千赫,鱼类可以听到这一频段的声音,而人类一般只能听到20赫—20千赫之间的声音。“雪落无声”正如中国古语所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它们所体现的科学思维的道理有(     )
①现象和本质有区别,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
③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理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8-07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B卷
9 . 印度,这个拥有古老文明和复杂社会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寻求自己的身份和认同。近日,莫迪政府提出一项把印度(India)国名更改为“巴拉特”(Bharat)的决议。这一决定,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支持者认为此举旨在推动反殖民进程,反对者则质疑执政党借此进行政治操作。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活动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④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么?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7-11-22更新 | 1055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练习试题2 一、二单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