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9 道试题
1 .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法。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导海事活动;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气候特征,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中国历法智慧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
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④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22更新 | 15168次组卷 | 80卷引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A卷·知识通关练)
2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从筹办之初就开始全面规划管理冬奥遗产。2017年9月,北京冬奥组委就在总体策划部单独设立遗产管理处。此后,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成立,遗产战略计划发布,第一份遗产报告发布……。遗产理念始终贯穿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只有实践才可以把遗产理念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利用超前思维,能够合理规划冬奥遗产的利用
③遗产理念和遗产利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让冬奥筹办全过程都服从和服务于冬奥遗产的利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17更新 | 11776次组卷 | 43卷引用: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 穿山甲原来被作为重要的药用野生动物,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2020年6月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③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不断创新原有观点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2更新 | 8475次组卷 | 41卷引用: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真题 名校
4 . “你读过的课文中哪一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论坛的这一话题,吸引了数万人参与讨论。下面是不同年龄的人分享重温课文的感受:重温课文(     
甲:我记得诱人的高邮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乙:《匆匆》让我开始知道要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
丙:十几岁的日子和思想很简单,其实当年并没有完全读懂《我与地坛》的深意。
丁:学《记承天寺夜游》时也有清凉月夜,但不懂得知己难遇,不懂得能在夜半时分找到人“相与步于中庭”的可贵。

①可以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丰富精神世界
②获得的是理性认识,有助于实现认识的飞跃
③让历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
④让不同年龄的人思昔抚今,形成对当下生活的共同认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17更新 | 8102次组卷 | 41卷引用: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过去食物的生产来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粮为纲”的粮食观。现在通过设施农业、生物技术等手段,有了更多获取食物的途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以粮为纲”到“大食物观”,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有了更宽广的视野。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大食物观的形成过程。
2023-06-21更新 | 3925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6 . 人(或动物)硬组织的化学组成与其食物中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当食物来源不同时,其硬组织中的碳(C)、氮(N)稳定同位素组成就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可揭示其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由此可见(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意识只能追溯过去不能推测未来
C.知识水平越高认识越深刻D.具体科学的进步促进哲学的发展
2022-01-11更新 | 7851次组卷 | 36卷引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A卷·知识通关练)
7 . 自然界中的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合成。2021年9月,天津工业生物所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人工合成淀粉。这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突破,从而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这表明(     
①人们可以改变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科研取得突破的前提
③科学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真理的进步
④认识的无限性总是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呈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22更新 | 3164次组卷 | 19卷引用: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质量检测
8 .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打破了以往“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科研人员(     
①根据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对事物完整的认识
②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桑树染色体基数的认知,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提出该理论,旨在打破“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9 . 有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菌群与社交行为障碍族病存在关联:将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移植给小鼠,小鼠则表现自闭症的行为特征;而将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移植给小鼠,小鼠则没有出现自闭症行为特征。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也为人们通过优化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愉悦心情,养成良好的社交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表明(     
①实践和认识的循环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②认识规律要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③实践提高了人的识能力促进了认识发展
④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17更新 | 5506次组卷 | 27卷引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A卷·知识通关练)
10 . 2021年,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土福湾至海棠湾通道双向贯通,山海高速五指山至保亭段建成通车,三亚至乐东旅游化公交化铁路改造工程开工,形成区域内1小时交通圈,助力“大三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
③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高于认识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联系的基础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