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2023年,国家统计局在1月、4月、7月、10月分别召开年度、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3月、5月、6月、8月、9月、11月和12月召开月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同时,分别发布工业生产、能源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月度或累计数据情况新闻稿。关于经济数据和指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采购经理指数能影响经济决策,表明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旅游产业数据会影响企业经营,表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标
C.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加速,反映出经济动力结构有优化趋势
D.中国创新指数反映创新的成效,形成公众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
2 . 2023年11月,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刊登了中山大学姚道新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这一成果对于理解新型镍基超导体的微观图像和超导机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标志着中国科学家继全球率先发现新型镍氧化物超导体后又在其机理研究上做出领先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颠覆真理,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这项科研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③该研究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进行探索
④揭示超导机理是该研究团队开展研究活动根本目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26更新 | 424次组卷 | 6卷引用:必修4第二单元专项提升卷
3 .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     
①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④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新疆产海鲜,真的够“新鲜”!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新疆,怎么能养殖出海鲜?经多年探索,新疆利用当地盐碱地、盐碱水的特性调配出人工“海水”,建设海鲜养殖场,创新海鲜养殖技术,把新疆海鲜送上百姓餐桌。从哲学角度看,对新疆产海鲜的合理解释是(       
①人为事物比自在事物更能满足人的需要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③通过实践能够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22更新 | 63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3年,科研人员借助最新的X-rayCT成像技术研究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12件青铜器制作工艺,发现三星堆与中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有突出的共性,这为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实证。这表明(     
①认识工具的进步促进认识的深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依赖于实践的检验
③实践中的发现是事物之间共性的来源
④科学研究推动了古蜀文明的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谎言重复够多次,就成了真理。”无论一件事情是真是伪,不断重复都会令其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心理学家们则通常将类似的事情称作“真相错觉”效应。如果没有验证事情的真伪就不断将其进行重复,你就是在帮忙制造一个真相和谎言更容易混淆的世界。对此下列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真相和谎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②真理有客观性,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重复和识别谎言是发现真理的必经之路   ④要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识破谎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 . 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
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
8 . “双向奔赴”本意是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多用于人与人之间,表达了人们相互爱慕、相互亲近的美好愿望。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习主席在演讲中说:“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双向奔赴”从用于个人到用于国家,使用范围得到了延伸扩展,价值内涵得到了丰富升华。由此可以得出(     
A.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会完全相反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词语的使用范围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延伸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词语的使用范围会因人而异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带来了词语价值内涵的升华
9 . 2022年和2023年,我国科考队连续两年实施珠峰科考,实现了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战略转变。在珠峰科考的基础上,2023年10月1日,科考队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再次实施极高海拔多学科交叉综合科考活动,这标志着我国“科考登山”进入常态化模式。由此看出,我国的登山科学考察(       
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展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②表明人类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③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④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环节最终完成了思维具体的结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印度,这个拥有古老文明和复杂社会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寻求自己的身份和认同。近日,莫迪政府提出一项把印度(India)国名更改为“巴拉特”(Bharat)的决议。这一决定,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支持者认为此举旨在推动反殖民进程,反对者则质疑执政党借此进行政治操作。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活动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④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