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新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197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化国家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就发展目标来说的。
党的十三大报告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初步界定。
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将“美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拓展。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要求,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所蕴含的科学思维。
2 . 云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发明了多年生稻的方法,建立了多年生程理论体系,培育出多年生水稻品种。该团队于1997年开始试验;2016年开始大田试验,对各环节耐心测试:2022年10月测产成功,3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认定。多年生稻研制成功表明(       
①追求真理的过程受各种条件限制并非一帆风顺
②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认识客观事物
③来源于实践的科学理论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④认识过程需要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思维导图
2023-01-06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整体分析
19-20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人把一只小鸡的腿拴在木桩上,小鸡随即发出“唧唧”的求援声,正在远处觅食的鸡妈妈一听到小鸡的叫声,就不顾一切地跑去救援。当实验者用隔音玻璃罩把小鸡罩起来时,母鸡就听不到小鸡发出来的求援声了。虽然小鸡仍在挣扎,但是鸡妈妈却眼看着受困的小鸡不管,根本没有任何救助小鸡的行为。这个实验表明(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B.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鸡妈妈见死不救D.理性思维比感性思维更正确、更深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唐.白居易


爽气澄兰沼,秋凤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唐.李世民


同为因“寒露”节令而发的古诗,白居易引人愁思,而李世民却勾勒出壮丽辉煌的秋日景象。品读不同诗人笔下的“寒露”秋景能够(     
①懂得“寒露”节令是由诗人情感和境遇所致②认识到意识活动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统一
③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④感悟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洞察诗人心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20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       
A.认识B.运动C.实践D.世界
2020-11-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试题汇编:专题1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专题达标测评
2018·河南新乡·一模
7 . 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并提出一些疑问。今天,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们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确保了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取得成功
③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0-28更新 | 279次组卷 | 24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高考模拟强化试题
8 . 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       )
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②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0-06更新 | 1430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9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单元质检卷:必修四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9 . 唐代宫廷画家韩干曾师从于土维、曹霸、陈闲等画马圣手。在发奋学习、大量临摹之后,韩干按照“师法自然”的原则潜心变革。他来到拥有40多万匹御马的皇家马厩养马,在喂料、跑马等细节中观察马的动作、神态和习性。以马为师的韩干最终改变了隋唐以来“瘦中画骨”的画马笔法,形成了反映鲜明盛唐特色的雍容华贵、风姿绰约的画风。对韩干的故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匠心妙手,针对艺术创作规律进行深刻变革
B.做中得法,把直接经验作为获得认识的途径
C.应运而生,用独特的画风推动盛唐社会发展
D.自我实现,以独特画风为前提实现自身价值
2019·全国·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0 .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6-08更新 | 7962次组卷 | 86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高考模拟强化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