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于2022年出版。丛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按历史进程分为五编、60多卷、300多册。

编次

集中选编的重要文献

第一编

1840—1921年,体现民族觉醒意识、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探索救亡图存、推动民主革命、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文献。

第二编

1921—1949年,记述中国共产党携手各阶层各党派进步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重要文献。

第三编

1949—1978年,记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

第四编

1978—2012年,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第五编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重要文献。

(1)某校图书馆入藏一套《复兴文库》后,希望师生及时了解并阅读。请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介绍这套丛书的主要内容。
(2)从哲学角度,分析“编辑出版《复兴文库》”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3)从文化角度,说明编辑出版《复兴文库》的重大意义。

2 .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就描述了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融合的场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休闲发展纲要。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和家长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研学旅行变成了必修课,不少家长不再满足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或简单的一些团建活动,而是希望孩子在行走中获得更多知识和体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研学热”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多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多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2023-10-10更新 | 187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同步练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的时代当然远非明代所能够比拟,在家风建设中,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地被历史淘汰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都应当被抛弃了,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家风建设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分析家风建设过程中所蕴含的哲理。
2023-08-09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单元综合检测(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过去食物的生产来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粮为纲”的粮食观。现在通过设施农业、生物技术等手段,有了更多获取食物的途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以粮为纲”到“大食物观”,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有了更宽广的视野。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大食物观的形成过程。
2023-06-21更新 | 3925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领航灯塔。中国进入新时代,我们推进的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一科学理论,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航灯塔的道理。
2023-05-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新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197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化国家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就发展目标来说的。
党的十三大报告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初步界定。
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将“美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拓展。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要求,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所蕴含的科学思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多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二 因高考及高考制度的变革涉及千家万户,政府决策,学校招生,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引发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有声音认为,学生选科看似选择多了,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和选择焦虑。有声音认为,选科分班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还有声音认为,新高考可能会导致高中物理学科“遇冷”,国家科技发展将后继乏力。一时间,新高考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多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新高考“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流浪地球》凭借优质的口碑一路逆袭,被很多人评为“国产科幻电影之光”。

面对《流浪地球》的成功,市场直呼中国开启了电影的“科元年”。目前中国电影中的青春片、动作片、喜剧片等各种类型作品层出不穷,唯独科幻题材被好莱坞远远甩在身后。《流浪地球》虽然取得成功,但距离好莱坞一线科幻电影还有很大差距。电影制作流程极其复杂,分为很多环节,形成工业体系,通常指每个链条上,都有专业化岗位分工,彼此各司其职,最终组合在一起,以高效率完成高品质、高标准的作品。好莱坞大概从30年代起就形成了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而国内电影工业大概2010年前后才初具规模,相差了80年。但《流浪地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部片子反映出我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飞跃,也成功地激活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海外市场。


(1)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如何促进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2)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及多年来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普及,中国科幻电影受众群逐渐形成,但中国的科幻电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请你就如何促进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提出三点方法论建议。
2023-02-0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质量检测与评价量表
10 . 思维导图
2023-01-06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整体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