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践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 . 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阶段任务目标全面实现,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说明(     
①人们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取决于人的兴趣
②人们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来源于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
④实践为人们提供研究课题和工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5-22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3 . “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可以在高闭合度环境下栽培多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蘑菇等,还可利用植物中人不吃的部分,比如作物的秸秆、蔬菜的败叶等培养黄粉虫。在“月宫一号”内全天候封闭、长期驻留的志愿者,要在舱内生活、学习,开展科研、娱乐等活动。对于这项实验,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科学实验是探索未知的主观认识活动
②志愿者既是实践主体,又是实践对象
③科学研究追求的是真理,不允许谬误存在
④实验能深化、检验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外媒惊叹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包。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成了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等。到2035年,中国还要修建216座新机场。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基础设施建设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实践是人们创造事物之间联系的物质性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对其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往往任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 . 什么是“学”?让我们从古老的汉字说起(见下图).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学”了。到了金文和小篆,基本已具备“学”的字形结构。“学”的上面有两只手,手里拿的是“爻”,“爻”是算筹,是一种算算数的教学工具。再下面是“子”,谁来学习?当然是小朋友!在“子”的上面,还有一个类似房屋的形状,一般认为它代表古代教室。由此可见(     

①“学”字的演变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学”字在融汇多种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形体简化
③“学”的字形结构是对学习这一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
④“学”的构字内涵表明学习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干”字,他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干”字就是实践的通俗表达,人要更好地实践需要(      
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实干②在实践中变革求新,学会巧干
③认识到改造主观世界实践的艰巨性,学会敢干④明确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适应性活动,学会苦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社会历史性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D.选择性和创造性
9 . 为了帮助海嘎村村民摆脱贫困,扶贫干部杨波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思考,认为只要拔掉群众“思想上的穷根”,就没有扶不起的贫困。他通过走村入户开院坝会、搞夜访,带领大家摸遍了海嘎每个角落,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利用海嘎地理特点和邻近国家级风景区的优势,带领群众发展种植脱毒洋芋和苦荞产业,发动村民组建导游队、办起农家乐,进一步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子。如今的海嘎村在杨波的带领下已蜕变成整洁、游人如织的美丽新乡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该村的脱贫事例体现了(       
A.正确的意识能够直接改变客观事物
B.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C.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D.海嘎成功脱贫致富的经验总结可以成为其他地区脱贫行动的依据
2020-11-02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单元测试
10 . 在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把它融人罔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出(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③正确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