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具有反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中国梦,航天梦。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神舟十三号凯旋、神舟十四号飞天、问天实验舱升空、梦天实验舱择机发射、神舟十五号蓄势待发,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承载着我们伟大民族的飞天梦想,向着浩瀚星空昂首挺进。

三十载,三大步,圆梦强国。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的天地往返、探索并建设以过渡实验性质为主的空间实验室、建设完整功能的空间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中国航天人也曾经历过“尖兵一号”“东风二号”“长征二号E型”发射的失败。面对挫折,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失败打倒,而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不断优化排除隐患,提高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解决一些老问题;每一次验证的技术都比上一次更先进,更完美,中国人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三十载的圆梦历程。

2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的临床表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的基础上,2022年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第1版方案较简单,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等内容,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第九版诊疗方案相对于前一版又呈现了五大变化。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专家表示:“从第一版到第九版,从对新冠病毒一无所知,最早诊疗方案都是凭医学方面的经验制定。随着科学证据越来越多,最终,诊疗方案必须完全基于科学制定一个最合理的方案。这是目前为止我国发布的最科学、最合理的一-版诊疗方案。”

但由于新冠肺炎毒株不断变异,症状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未来的新冠肺炎治疗还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医疗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说明医疗工作者不断调整诊疗方案的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镇化发展路径,关系着城镇化发展的质量。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城镇化的主要方向是“大城市化”,共撤销149个县。这一城镇化路径在导致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与中小城镇之间差异扩大的同时,县域之间的社会发展不平衡也逐渐扩大,而新冠疫情的出现则暴露出超大城市抗风险能力不足。

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控撒县建制设区”。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进行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发展质量。


结合材料和认识论知识,说明我国关于城镇化的认识为什么发生变化。

4 . 中华民族对无限宇宙的探索永无正境,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见证了中国航天一次次的跨越,也不断标注着中国太空探索的新高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1)结合材料,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对无无止境”的理解。
(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1-21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环保理念初步形成1978年,首次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写入宪法,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下来。
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矛盾凸显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我国提出了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口号,以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为先。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
21世纪初,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2002年第一部循环经济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
|定出台,标志着我国污染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开始向全过程控制转
变。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截至2021年,中国GDP连续11年稳坐全球第二宝座。与此同时,中国碳排放自2005年以来也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2020年,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发展历程。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3)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请你为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提2条建议。

6 . “双减”主要是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对于“双减”,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

赞同方:能让孩子从题山考海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把家长解放出来了,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有的孩子可以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大福音。

反对方:以前还说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现在没有考试和测验都不知道起跑线在哪里了?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人们对“双减政策”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

7 . “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一些互联网内容平台提供商为了追求用户黏性,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流量”,便运用大数据算法,根据用户的习惯,推送他们“喜欢”的信息,甚至是一些低俗、无聊的信息。于是,用户以为浏览了许多信息,得到了许多反馈,实则信息非常单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在不断重复和自我确证中固化已有的思维,而排斥与自己相异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英国哲学家培根都曾提出要打破“洞穴假象”,而本意为开放、多元、共享的互联网却形成了其特有的“数字洞穴”。正如有的人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只有“破茧而出”,才能避免闭目塞听、作茧自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陷入信息茧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