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联系的普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材料一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更是立足世界、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的强力支撑。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实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如何运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的。

材料二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全球视野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

材料三

聚焦教育根本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3)假如学校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题提出两条建议。

2 . 轻触屏幕,衣食住行一键解决……移动支付、O2O(线上到线下)、“互联网十”等正推动我国社会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以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创新、融合(下图),不但催生了一系列经济新业态,而且重塑着传统经济模式,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几年前,不少人对数字经济的理解还停留于“集市上的买卖搬到网上做”,现在从网购到共享单车,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到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数字蝶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约22.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0.1%;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万亿元,网络零售年均增长30%。目前支付宝已经在欧美、日韩、东南亚、中国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上线使用,而微信支付也已登陆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超过13万的境外商户,支持12种以上的外币结算。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应对网络攻击,维护信息安全,保护数字版权,规范数字产品经营及尊重个人隐私等。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发展数字经济为什么能给中国经济注入强大动能?
(2)在某著名网站“数字经济论坛”上,数字经济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有人留帖数字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一种融合,产业数字化能为传统业态进行全方位赋能。请你就此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道理进行论述。
2023-10-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整体或根本性替代效果的技术,可能是全新技术,也可能是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应用。

颠覆性科技创新不同于传统科技创新,大多具有超高附加值、超高回报率的特点,但也存在开发过程中不确定性高、失败率高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降低产业布局的准入门槛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激活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释放原始创新活力。当前我国有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领域,包括柔性电子、人工智能、泛物联网、空间科学、健康科学、数据科学等。浙江、北京、上海等地以及多个顶尖高校在“十四五”期间已加快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布局,谋划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三代半导体、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北斗与地理信息等颠覆性技术与前沿产业,加快跨界融合和集成创新,孕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突破颠覆性技术,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何为中国?”“何以中国?”对自身血脉与根基的追问,百年来萦绕于国人心头、回响于考古人耳畔。从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印证中国是东方人类故乡、中华大地上的古人类及其文化呈现连续进化形态,到“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凿实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再到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150余处大遗址呈现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多元一体。中国考古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历史,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厚的根基。

材料二     向社会公众讲清楚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是考古工作不可或缺的“下半篇”文章。2022年4月22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提出,支持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建设“考古中国”成果网络信息平台,采用文字、图片、纪录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策划“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云展览”,线上展现中国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并实现多语种对外传播推介,全方位展示中华文明风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考古研究的价值所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怎样用好考古成果讲好中国故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状况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着力打通国内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国内超大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作为关键发展基点,把疫情和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指在基于国内市场的同时,同时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提炼我国新发展格局体现的哲学智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有所减缓,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但我国依然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请用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来表达你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真诚期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泉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宋元时期的泉州还被称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起点。公元1014世纪,即宋元时期,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曾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多元文化交流荟萃、和谐共生,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港口城市。如今,在泉州留下的相关遗存有港口、沉船、市舶司(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等与远洋贸易相关的遗迹遗物,还有因对外交往、交流留下的文化遗存,其代表就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等宗教设施,它们反映出泉州一度汇集、融合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这些古迹及其相关环境印证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繁荣和辉煌。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宋元时期泉州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
(2)2021年7月,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以“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为主题撰写两条公益宣传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2022-04-2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第三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告诫我们顺应时序,尊重自然规律。我们要传承祖先留下的生态文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重要思想体系,表明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我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新时代我们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轮明月,朗照千年;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2022年央视春晚的亮相惊艳四座。该舞蹈诗剧以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青山绿水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以时间为主轴,以“青绿”为视觉主色调,通过舞蹈、绘画等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展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气息。作品遴选与青绿山水画作相关的传统工艺技法,如养蚕、缫丝、制笔、磨石、篆刻、装裱等,融合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以打破时空的蒙太奇手法为从事相关技艺的手工艺者描摹画像,使其与少年画家王希孟在时空的交点上共同构成一幅色彩丰沛、情感浓烈的人文历史画卷。《只此青绿》着力呈现宋风雅韵中华传统美学的舞台视听盛宴,让观众跟随画卷的展开,走近画家王希孟的内心,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之中。

自2021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只此青绿》先后在16个城市演出50余场,不仅引起“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青绿热”现象,更收获了来自各地粉丝和观众的如潮好评,许多忠实观众“跨城追剧”“二刷三刷”。


(1)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彰显了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说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什么能如此惊艳观众
(3)假如你的一位朋友没有看过该作品,你想要向他推荐,请你拟写两条推荐词。
要求:涵盖作品特色,朗朗上口,每条推荐词20字左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普”)主要数据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达141178万人,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七普”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我国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基础决策依据

“七普”及时摸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有助于准确分析和把握我国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条件,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七普”准确把握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有利于应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开展人口普查蕴含的哲学智慧。
2022-04-12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东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政治(文科)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