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人民为改善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自发组成10万修渠大军,没有任何现代机械设备,用近10年时间,硬是靠双手用一锤、一钎、一铲,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太行山腰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林县人民在恶劣生存条件面前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对建设文化强国的作用。
(2)请从红旗渠精神中任选两个方面的内容并选择恰当的哲学原理对其简要加以阐释。
2022-12-24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3日,在空间站组合体由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两舱"一"字构型转变为两船"L"构型的基础上,梦天实验舱在成功发射和对接后,又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空间站"一"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国航天事业在科学技术落后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困难情况下起步,从研制导弹和探空火箭起步,推动我国航天技术由"跟跑"向"并跑""领跑"发展。我国的空间站建借鉴国外空间站的设计理念及经验教训外,更突出强调多舱段航天器的系统统一,以实现在适度规模条件下取得更高的研制效益和更高效率的资源利用。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阐述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的原因所在。
3 . 疫情防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基层治理中常能见到部门协同联动产生“1+1>2”的效能,但也存在“不等式”中的协同治理短板。
“1+1≈1+1”,部门间协同程度不高,各干各的,“五指分散不成拳”。“1+1<2”,部门间协同效率低下,“一个部门干,剩下部门看”。“1≠1”,部门协同权责不对等,推动工作缺乏抓手,牵头部门成“头疼部门”。
针对以上短板,要实现协同治理“1+1>2”应该(     
①立足部分服务整体,激发管理主体活力             
②抓住主流,发挥牵头部门中枢协调作用
③坚持系统优化,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更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文化缘河而生,在漫长的利用和治理黄河的实践中,通过贸易、文化交流、政治外交等活动,黄河文化从中原地区向四周传播并走向全球,搭建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向世界传递了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材料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是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主战场,在动能转换、对外升放、文化传承等领域独具优势。

2022年2月,针对当前山东在黄河流域面临的生态保护治理任务繁重、区域发展协同协作不够等问题,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注重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确定了明晰的时间点和路线图。由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答卷”正徐徐展开。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山东答卷”所蕴含的辩证法智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世纪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交织,各国不论大小和发展程度,均在抗疫、经济复苏等方面有迫切的共同诉求,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由此迎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中国提出令人瞩目的“中国行动”: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这一系列精准的保护“路线图”,为解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给全球带来信心和希望。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一直在行动。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同舟共济、勠力同心,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为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各国应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试题要求考生围绕“本手、妙手、俗手”3个围棋术语展开作文写作。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发声解读(见下),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

2022高考作文题来了,你会怎么写?

“本手”字面意思为本分的一手,常常形容在棋局当下选择中庸的一手,介于不坏和好之间,但中庸并不等同于“平庸”。

“俗手”意为庸俗的一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贬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俗手的交换反而有可能成为当下最好的选择。

“妙手”意为卓越的一手,可遇不可求,其本身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唯一性,在大多数对局中并不常见,很多人在对局中经常会过分拘泥于局部,下出“假妙手”。

结合材料,柯洁对“本手、妙手、俗手”的解读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进行分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文化,规划提出,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和宣传教育普及品牌,制播《敢教日月换新天》《红船》等专题片,《1921》《革命者》等影片,《大决战》《觉醒年代》《功勋》等电视剧,《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网络视听节目,打造“建党百年书系”“党的革命精神谱系研究丛书”等图书。深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提升革命旧址保护展示水平,推出百年党史文物大展、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等展陈精品。


(1)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弘扬革命文化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球竞争的新焦点。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四部门复函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打通“数”动脉,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给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东数西算”工程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高质量发展。

数字中国春潮涌动,“东数西算”正当其时。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分析我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合理性。
2022-10-01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法律与生活
9 . 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借路进攻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下列古语与宫之奇的劝谏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①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③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继往开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2-06-22更新 | 14940次组卷 | 24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5(湖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