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某学校推出的“宿舍匹配系统”,在对学生个人习惯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匹配,将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社交偏好等方面相似度高的同学安排在同一间宿舍,真正实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举不仅获得学生好评,更体现出学校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这说明(       
①充分研究事物的各个部分,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正确认识
②把握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结,有利于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③遵循了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基本原则
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题为《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的视频致辞,提出3点倡议:团结互助、共抗疫情:开放合作,共促复苏;秉持正义,维护和平。坚持全球合作理念的哲学依据是(       
①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的功能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③抓住重点,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统率引领作用
④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02-01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求精中学、十八中等)
3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有关试题。

2019年4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指出,中国与联合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既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也是双方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的结果。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全球193个国家的谈判共识,能够充分表达世界各国的所想所思,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全球共识,是指导未来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一带一路”倡议在愿景目标、行动纲领等诸多领域存在契合之处,将两者进行有效对接有助于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权成性,进而调动国际社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对他国质疑和误解的有效回应,也是对“零和”思维的有力回击。


(1)有人说只有对接国际社会公认的纲领性文件,才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只有加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落实,才能让国际社会公认的纲领性文件接地气、中国化。结合材料,请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运用两个不同的哲理分别对此加以评析。
(2)“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理念。请你写出符合这一理念的两条古语及其对应的哲理。
2021-01-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江北区等)
4 .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赋优势与区位优势,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试点格局,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东北振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上述做法主要体现了(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
③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④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1-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江北区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成都、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是国内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产业带动最强的两大中欧班列。因此,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成渝地区将扮演特殊的重要角色。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建设,两地要乘着"东风",写好"双城记",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提高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优势互补、错位协同,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如何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6 . 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专注的最长时间长度是25分钟左右。据此,有人提出一种管理时间的方法:即以“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节奏安排工作;在每个25分钟里抛开杂念、专注工作;对每天的若干个25分钟结束后进行反思;对第二天各个25分钟的工作进行优化再选择。这一方法(       

①依赖工作时间的积累,在专注工作中促成任务的完成
②遵循大脑认知活动的规律,符合人们生理活动的特点
③重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有利于预定工作任务的完成
④体现系统优化思维,发挥每一个25分钟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习近平强调,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要发展现代农业。区域中心城市等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述论断包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的作用有时会大于整体的功能②整体地位与各部分地位同等重要
③事物整体发展要求决定部分的地位④发挥部分的优势能增强整体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雁群飞行时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阵,因为这样能够使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后一只大雁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飞行。管理专家将其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称之为“雁阵效应”。“雁阵效应”启示我们要
①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立足部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发展的决定作用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以实现最佳效果
④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以整体功能代替部分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1-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9 .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很多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机器,提升竞争实力,提升生产效率。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和超出人类极限的工作,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系统所代替,从而冲击劳动力市场;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考核、监督和改进行政机关效能,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人工智能在思维方式上给人类带来的变革是具有划时代性意义的,有其积极的一面,如促进思维方式的进步,但同时它也有其消极的影响,如盲目认同和过度依赖,这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材料二:2018年7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相关知识,辩证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哲理。
10 . 下列选项中观点与其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但永远都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②当领导人要十个指头弹钢琴——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③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④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