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经多年修复和治理,天津市中新生态城静湖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个曾经重度污染的“臭水坑”,变成了生态域最大景观湖,被评为天津市“最美河湖”。整个污水库的治理,采取整体规划,做到区域内水系勾连畅通。对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的污泥进行区别处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静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修复技术如今已复制推广到全国。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规律”的知识,谈谈静湖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2)由静湖的成功治理,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就可以实现永续发展。运用演绎推理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7日内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考三模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文脉传承】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是增进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毋庸讳言,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一是一些地区、企业和个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特殊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当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出现矛盾时,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二是黄河流域范围广,黄河文化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强,跨区域协作机制尚不健全,保护合力尚未形成;三是对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彰显不够,其隐藏的文化背景、历史内涵挖掘得不充分,在保护、传承和弘扬上需要持续用力。

【法治护航】

为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守护黄河安澜,陕西延安一方面开始推行“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模式,形成行政和检查保护合力,联同水务部门,及时开展违规采砂整治。为实现长效化治理,三方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关闭问题采砂场,成立国有独资砂资源开发公司,并出台规范管理办法,实现黄河流域依法有序采砂。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红色文化保护等专项活动,打击损坏遗址、遗迹以及盗掘、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特别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印刷包装、动漫游戏等企业的支持力度,维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重点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商标专利等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加强法律监督,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共同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

(1)有观点认为,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靠的是激发民族根脉的时代价值。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全面依法治国和法律的相关知识,阐述陕西延安为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所作的贡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旦发现文物,工期就得延误,风险和成本大幅增加,一些建设单位不惜以身试法破坏文物;文物部门只能“被动保护”,处处受制于人,影响保护成效。一段时间以来,土地出让后再考古成为多种矛盾爆发的集中点。如何让文物保护变被动为主动? 2023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建设单位进行基本建设工程时,将原来由建设单位获得土地后进行的考古勘探、发掘事项提前到建设单位拿地前进行,以便实行“净地出让”或“标准地”出让。 这就是考古前置,又称“先考古,后出让”。

甲认为,考古前置改革会增加建设单位的成本,降低工程效率。

乙认为,考古前置改革使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得以整体性推进。


你支持谁的观点?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理由。
2024-02-2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贸区等区域的高水平发展。


有人认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但不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评述。
2023-11-02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两院院士等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超过4万人,2022年全球“高被引”(论文被高频次引用)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同时,我国从一个技能人才短缺国家一跃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辈出,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到2021年已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调人才的“自主培养”,彰显了中国特色人才培养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
(2)创新思维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有人据此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23-05-14更新 | 34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卷03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两院院士等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超过4万人,2022年全球“高被引”(论文被高频次引用)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同时,我国从一个技能人才短缺国家一跃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辈出,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到2021年已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
(2)创新思维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有人据此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23-05-07更新 | 346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福建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两院院士等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超过4万人,2022年全球“高被引”(论文被高频次引用)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0-/0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同时,我国从一个技能人才短缺国家一跃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辈出,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到2021年已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

材料二   以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当前,在少数国家对我国科技和人才持续打压的态势下,中外合作办学在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围绕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前沿交叉领域和基础学科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围家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全球视野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3)创新思维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有人据此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23-04-16更新 | 8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2023学年高三4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8 .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材料一   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被批准实施。其中,“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2022年12月2日晚,神舟十四、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中国航天将"太空之家"的梦想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材料二   1998年,14名飞行员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截至2021年,这14人中8人梦圆太空,5人卸甲离队,只有一人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他就是邓清明。多次备份、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他始终坚持训练,只为初心。2022年11月29日,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组成神舟十五号乘组奔赴“天宫”。56岁的邓清明圆梦了!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梦是如何实现的。
(2)邓清明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有人感慨:只要始终有梦就能圆梦。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对此进行评析。
2023-02-03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16 神州十四、十五追梦星辰大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材料一 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节目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等登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主题鲜明的课。节目中,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他们用生动的讲述启发广大中小学生感悟奋斗的真谛。

材料二   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青年始终是推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同时,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始终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坚强依靠。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广大青年要树立崇高目标与远大理想,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


(1)有人认为,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走向成功。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青春小我”和“强国大我”的关系。

10 . “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羊年春节团圆……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