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座大桥,连接三座城市:香港、澳门、珠海。

三座城市有着不同故事和发展境界,同样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三座城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港珠澳大桥是科技工程,也是人心工程,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1)结合材料一,谈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2)结合材料二,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

材料三:自主创新刷新难度,中国迈向桥梁强国。我国桥的数量在增多,里程在延伸,技术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纵观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世纪70年代前要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纪,则要看中国。”每一座大桥的设计与施工,背后都凝聚着建设者自主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一座座世界级桥梁相继落成,让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桥梁建设者和科研人员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坚定信心,在桥梁结构体系设计、核心材料研发、关键施工工艺、施工装备创新上刻苦攻关,使中国桥梁的技术高度不断攀升、难度不断刷新……


(3)根据材料三,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能迈向桥梁强国的认识。
2019-12-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材料一:“垃圾围城”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S市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S市利用各种媒体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并对积极实施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奖励;规范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环节,不分类不收运,禁止混装混运;建立垃圾分类处置利用的产业园区,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经过不懈努力,该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1)结合材料,分析该市垃圾分类处理是如何坚持整体与部分统一的。

材料二:一直以来,我国在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然而从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工作总体进展缓慢。调查显示,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滞后、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等是成为造成此项工作推进困难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3 . 中国以自身的发展推动世界的进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人民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彰显中国智慧。许多网民通过网络表达了对中国道路的自信,某校高二同学开展了一场为祖国点赞的活动,请你加入他们,一起来探完中国取得挥煌成就背后的智慧。

材料一   近五年,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例如,被为“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伟大创举。

材料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案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其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


(1)请结合材料一,说明港珠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
(2)请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原理,评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

4 . 材料一: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深入开展之年,更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国企改革任务艰巨,中国人民要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


(1)结合材料一,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二:故乡是人一生的精神依恋,故乡的人们努力建设家乡,远方的人们怀揣着对故乡的思念逐梦他乡。何荣峰是逐梦他乡的商界大佬之一。他创业的故事及知恩图报的品质让许多人感动。回忆他的创业史,他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17岁便外出打工,在自己去往打工的路上得到了浙江仙居人戴杏芬的帮助和鼓励,从此记住了戴大姐“诚实守信”的忠告并想到今后一定要回报社会。借着90年代国家支持创业的东风,他利用相应的政策支持开始逐渐创立了自己的企业,之后不断努力奋斗,最后成为了沈阳当地家具行业和涂料行业的知名人物,现在是沈阳玖玖利峰集团董事长。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何荣锋是怎样创业成功的。
2019-03-1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座大桥,连接三座城市:香港、澳门、珠海。

三座城市有着不同故事和发展境界,同样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三座城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港珠澳大桥是科技工程,也是人心工程,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1)结合材料一,谈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2)结合材料二,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劲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材料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党的十九大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作出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第一个阶段,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页,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相关知识,分析党的十九大对战略安排做出调整的科学性。
2019-02-16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旗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对我国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近五年,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例如,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中华传统文化固然是宝库,但其中也不乏糟粕,若不注重选择和把关,难免就会出现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现象。继承传统文化,不是一哄而上地全盘接受,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正如鲁迅先生提到的“拿来主义”,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理性地思考,有选择地拿来,在占有中挑选,在挑选中创新。


(1)结合材料一,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分析“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2019-01-3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指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党政机构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9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问题是个全球问题。近代以来,人们曾轻率地把自然界的存在仅仅看作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手段。于是,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缺失、物种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便日益凸显。伴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规范居民应尽的义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10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2010年11月启动,微信走过了八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需要,相继推出朋友圈、公众号、微信支付、企业号、城市服务等产品。作为我国用户规模最大和活跃程度最高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微信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微信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各国通过沟通合作等方式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