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1)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2)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说明黄河综合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
2021-01-1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练习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察看淮河水情,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王家坝闸处于淮河上游和中游的交接点,是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的控制进洪闸,与蒙洼蓄洪圈堤、曹台退水闸共同构成蒙洼蓄洪工程。从1954年至2020年,王家坝闸累计13个年份16次开闸蓄洪,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安全立下汗马功劳。习近平曾在部署防汛救灾工作时指出:“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王家坝闸正是备而有用的注释。

今年7月以来,淮河流域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汛情考验。7月20日上午8时30分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开闸放水,随后的濛洼蓄洪区变身一片汪洋。此次濛洼蓄洪区的适时运用,将降低下游河道水位,有利于洪水下泄,有效减轻王家坝上下游干流堤防的防守压力。每当淮河抗洪进入最危急的时刻,濛洼蓄洪区的人民,就会用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王家坝精神。


(1)战胜洪涝灾害需要发扬“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牺牲精神,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2)“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蕴涵着丰富的哲学道理,请列举两条并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3 . 央视专题片《美丽的乡愁》走进宁波奉化大堰镇,青砖、石板路、马头墙、河埠头,自酿的米酒、刚烤的冬笋......大堰,让乡愁不再漂泊!近年来,大堰镇以规划设计为引领,通过城镇环境的综合整治,注重挖掘大堰本土文化,将文化元素贯穿于环境综合整治全过程,重构共享空间,重塑镇韵乡愁。


结合材料,从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要求的角度,分析大堰镇在“重构共享空间,重塑镇韵乡愁”中做法的合理性。

4 .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掀起全民观影热潮,海外票房大卖。影片中叙事的重心放在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细微角落,用普通人的视角来观察、感受并参与这个时代。而与此同时,这些小故事并没有淡化大时代。开国大典、原子弹成功爆炸、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那些我们曾经历过或不曾经历过的重大事件,被影片中这些融入时代记忆的故事唤醒,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更是体现出祖国的成长与进步和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


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知识,阐述“大时代”下,“小故事”体现的祖国成长与进步和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年来说,它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黄色信息的传播等。加强网络建设需安全社会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办的层级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多边峰会。

材料一   峰会倡议创新发展方式,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强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中国呼吁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以伙伴关系为依托,秉持共赢理念,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与其说是中国文化秀,不如说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合作。如果说经济上的“中国方案”是在促进经济复苏、合作共赢,那么文化上的“中国展现”则是在交流文明、沟通心灵。作为古老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华文化理应更主动、更自信地徜徉在世界的舞台上,向整个人类社会传播和输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架起文化桥梁。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性。
(2)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责任也是使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怎样才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020-08-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性检测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部分“港独”分子在香港实施了违背香港特区法律、扰乱香港特区法律、扰乱香港特区社会治安的暴力活动。部分欧美国家则公然支持“港独”分子的暴力行为。对此,我国外交发言人指出,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方对有关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再次告诫有关国家谨言慎行,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内部事务,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暴力违法分子撑腰壮胆,不要发出任何错误的举动。“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请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20-08-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如今,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

2019年4月25日到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早期收获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增进了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繁荣,对全球消除贫困、缓解发展不平衡意义重大。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对“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加以分析。

9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涵养法治意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不仅构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石,也构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法治这趟列车上,没有一个人在窗外,大家彼此关切且彼此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个人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2020-05-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家风即门风,是家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缩影,它从祖祖辈辈传承而来,弥漫于整个家庭上行下效之中。好的家风是家庭成员精神成长的阳关,不好的家风是恶土,好种也会长歪苗。“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家风建设尤为重要。当良好的家风蔚然成风,就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之力聚合形成社会力量,进而形成国家力量。


请说明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并简要分析。
2020-03-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