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材料一   《意见》提出,强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根据乡村形态变化和人口迁徙流动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并加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以及山区(高原)、海岛、牧区、库区等特殊地区村卫生室建设。

材料二   《意见》提出,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创新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统筹解决好乡村医生收入和待遇保障问题,健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制度,防止给农民群众增加不应有的负担,保持医保基金平稳运行,激发改革内生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论证《意见》中做法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二,谈谈在《意见》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哪些思维方法。
2023-05-27更新 | 42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3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两院院士等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超过4万人,2022年全球“高被引”(论文被高频次引用)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同时,我国从一个技能人才短缺国家一跃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辈出,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到2021年已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调人才的“自主培养”,彰显了中国特色人才培养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
(2)创新思维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有人据此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23-05-14更新 | 35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卷03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科学治水,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近年来,浙江省在治水方面勇于创新,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首先,浙江坚持“科学治水”。尊重治水规律,研判把握浙江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和结构特征,处理好发展保护、利用修复关系,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加强智慧水利建设。

其次开展“系统治理”。浙江水利从整体谋划,坚持“116N”的总体架构:即建设1个水利大脑开发1个总驾驶舱,构建“浙水安全”“浙水美丽”“浙水好喝”“浙水节约”“浙水畅通”“浙水清廉”等6个多跨应用。分部门落实水资源保障、河湖库保护、水灾害防御、水发展规划、水事务监管、水政务协同等6大核心业务,实现治水的整体跃升,推动水利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结合材料,说明浙江省坚持系统治水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

4 . 2022年10月25日,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谋划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局添彩。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各地区各部门应如何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至2022年,是非凡的十年。十年来,值得讲述的中国故事灿若繁星。

材料一   刻真情真貌呈时代画卷

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我们这十年》可谓宏大格局下的一次广域创作。艺术家们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出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浓缩进11个单元故事,在充满烟火气的“人民视角”里,升腾起一个真实的中国。该剧以“我们”为讲述视角,确定了“一带一路开放中国”“民族一家团结中国”“精神富有文化中国”等主题方向,将中国这十年发展的横切面置入百姓日常。由始至终,“我们”是剧的主体,因为剧中所反映的生活,就是所有观众共同创造的。此剧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追剧热潮,收视和热度持续攀升。

材料二   聚十年成就讲奋斗故事

《前海》是《我们这十年》唯一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单元剧。该单元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蓬勃的创业环境呈现给大众,处处彰显出前海优越的政策环境,为观众们真实展现了梦想的实现需要时代的机遇与国家的力量。看完此单元剧后,有人认为,“创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国家做支撑,没有好的政策支持,我们就没有办法做好,《前海》给了我们年轻人特别大的力量。”也有人认为,“相信还有更多年轻人和剧中人物一样,正在以湾区速度背靠祖国,向阳生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这十年》是如何在充满烟火气的“人民视角”里升腾起一个真实的中国,赢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青少年应如何背靠祖国,向阳生长。
2023-04-03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走在新一轮改革的前沿,逐步转型为新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昔日的“世界工厂”蜕变升级为“中国硅谷”。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合作、产业互通正在变得愈发紧密,产业集群呈现出“跨城市”的特点;科学、技术、生产在不同的城市间实现一体化整合,形成了以香港、深圳和广州为联动核心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广深两大核心城市携手并进,带动了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组团之间的边界彻底被打破,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联动格局正在形成;香港、澳门也积极采取了相应举措,加速融入大湾区发展。未来深圳将协同东莞、惠州共同强化临深片区产业升级发展,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业集群,使该地带成为引领大湾区产业创新要素集聚的重要节点。广佛携手打造发展融合试验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领域,共育30个产业平台,打造4万亿级产业集群。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解密“双循环”新格局之下,粤港湾大湾区是如何从昔日的“世界工厂”蜕变升级为“中国硅谷”的。
2023-03-30更新 | 3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圳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大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实现了帮扶协作的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创建和完善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为内核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全面实施文化软实力跃升行动,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国率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最大考核项,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考核,用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述深圳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所蕴含的智慧。
2023-03-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物业服务问题,近些年来,W市通过推行“三联工作法”,构建协商机制,进一步优化小区服务,推进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

将红色物业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市、县两级成立物业行业党委,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组建群团组织”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全市物业行业全覆盖,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各街道、社区全部建立物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

在强化协同联动过程中,社区党组织牵头落实支部联建、决策联动、工作联手的“三联工作法”,构建“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业主”的“五位一体”协商平台,共同解决矛盾和纠纷。

为进一步优化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项目小区广场设置党建文化长廊,发挥其教育居民、服务居民的功能。在红色物业小区成立红色先锋站,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小红帽志愿队”“夕阳先锋队”等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推进小区治理。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W市的做法体现的智慧。
(2)为凝练W市的基层社区治理之道,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撰写一份总结报告的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150字左右。
2023-02-23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个别国家将发展议题政治化、边缘化,搞“小院高墙”和极限制裁,人为制造分裂和对抗。面对这种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自立同学认为: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是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传统的粮食观主要关注吃得饱,而大食物观拓宽了食物的边界,在口粮安全的基础上,保障营养供给的安全,确保人民健康饮食。

进入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让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正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食物供求长期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需要把农业着眼点从耕地转向全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可持续的食物系统。要在牢牢端稳饭碗基础上,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贯彻落实大食物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