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系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环比涨跌幅


   ①环比一般是比较连续两个月的数量变化。②其他用品和服务以现代信息服务为主。

材料二   8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食品中,蛋类价格上涨9.4%,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6.4%,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均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


(1)CPI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按规律办事以实现物价的持续稳定。
2021-09-2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材料   2018年12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党和国家重视“三农”工作的必要性。
(2)重庆市成为直辖市以来,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是重庆的基本市情,被成为称为中国发展国情的缩影,要破解重庆发展难题就要大力推动农村发展。请你对重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21-09-17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和关注焦点,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早在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强调:“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用辩证法的知识说明这一名言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2020年12月4日,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一主引领”: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发挥武汉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及对湖北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两翼驱动”:“一城大”不是问题,“一城独大”才是问题。铸造以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为“两翼”的重要引擎,形成雁阵效应。“宜荆荆恩城市群与“襄十随神”城市群,一南一北,构成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形成“由点及面、连线成片、两翼齐飞”的格局。

☆“全域协同”: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整体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湖北这只“金凤凰”一定能展开翅膀,高天任飞翔!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分析“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发展布局是如何推进湖北在不平衡中实现相对平衡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加强国际减碳合作,各国有序确定和执行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实现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当年的碳排放量,实现碳“净零排放”)的时间表,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之举。

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绿色标准、科学运用财政与货币手段,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力求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一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生产排放和消费排放两个方面,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中消费排放的比重已经超过生产排放,并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而继续提高。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企业若能主动与国家的减碳行动相向而行,就有可能在低碳转型中赢得先机,提升市场竞争力,相反则必然会被淘汰;居民生活中的水、油、电、气消费,以及其他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都会直接或间接形成碳排放,影响国家减碳目标的实现。


(1)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有信心。请结合相关经济知识和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和经济知识,分析企业主动减碳将如何助力其提升市场竞争力。
(3)结合材料和联系观知识,说明消费者应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承担相应责任。
2021-05-27更新 | 32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南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5月模拟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必须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深圳经济特区实行上述改革措施的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活动时,提起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在这段历史佳话中有一个女主角,她就是如今已是年近八旬,“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蒙古族老阿妈都贵玛。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因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而闹起了严重的饥荒,华东数省的一些父母为了让幼小的孩子活下来,忍痛将他们遗弃在相对繁荣的上海,于是便有了3000多名“上海孤儿”。可当时的上海也无力保证这些孩子活下来,经周恩来总理和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协调,他们被分批送到了有牛奶的内蒙古大草原,在草原上,他们被称作“国家的孩子”。

当时年仅19岁、父母双亡的未婚姑娘都贵玛,承担了照顾28名幼小孤儿的任务,当起了他们的额吉(蒙语母亲),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在她无私、精心的呵护下,这群“国家的孩子”在艰难的岁月里全部活了下来,并健康成长。后来,他们相继被其他牧民领养,有了新家和新的额吉,但都贵玛仍然一直关心着他们……所有了解都贵玛的人,都深深为她这份超越血缘、超越民族的母爱而感动。

2019年,都贵玛在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时表示,这个荣誉不只是给她个人的,而是颁给所有“草原母亲”的。诚然还有许多草原额吉像都贵玛一样,悉心地照料了这三千多名“国家的孩子”。

往昔,在“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动人画卷中,草原母亲对自己的要求是“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新时代在奔向强起来的新征程中,我们党的承诺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筑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的未来必将无限美好。


(1)结合材料和联系观知识,说明以都贵玛为代表的草原额吉们超越了血缘、民族的母爱的可贵性。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的青年应怎样筑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
2021-05-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8 .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祝贺中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为记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2021年4月,中国政府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做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南太平洋地区实施惠及民生的国际减贫合作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减贫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请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国减贫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2021-05-12更新 | 45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有关试题。

2019年4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指出,中国与联合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既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也是双方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的结果。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全球193个国家的谈判共识,能够充分表达世界各国的所想所思,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全球共识,是指导未来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一带一路”倡议在愿景目标、行动纲领等诸多领域存在契合之处,将两者进行有效对接有助于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权成性,进而调动国际社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对他国质疑和误解的有效回应,也是对“零和”思维的有力回击。


(1)有人说只有对接国际社会公认的纲领性文件,才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只有加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落实,才能让国际社会公认的纲领性文件接地气、中国化。结合材料,请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运用两个不同的哲理分别对此加以评析。
(2)“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理念。请你写出符合这一理念的两条古语及其对应的哲理。
2021-01-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江北区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0年4月24日,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至此,“东方红一号”点燃中国卫星第一把火,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征程从此展开。

时间

重大成就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

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

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胜利完成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10年10月11日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直奔距地球约38万千米的月球

2012年6月18日

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我国实现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2020年5月5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

材料二:航天探索向来伴随着高风险,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造成灾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包括航天员、空间应用、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和空间实验室八大系统的宏大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零瑕窥”、“零失误”、“万无一失”是各单位的一贯要求,不放过任何细节。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角度,阐述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征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什么能够成功?
2020-12-2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二十九中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二半期测试政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