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起要,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了。

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面受数”法。一本书包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


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上述两种读书方法的合理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缩小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这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指根据各区域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让每个功能区各能其能,各展所长,成为各自功能的引领者,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清晰、各具特色、协同共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一是珠三角核心区要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示范区“双区”建设利好叠加,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核心区主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二是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强化,沿海重要产业集群和产业带逐步形成。三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四是“软硬联通”不断完善,陆海内外互联、东西双向互通交通设施网络,全省“一盘棋”统筹机制和差异化区域政策体系保障有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广东省是如何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过抗“疫”的国际比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发明显,国人自信心大大增强。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一贯推行霸权霸道霸凌主义的美国极右势力,极力推行“新冷战”。某些美国高级政府官员,到处发表反华反共言论,将战疫失控甩锅中国,采取各种措施制裁打击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极力干涉香港国安立法……

材料二: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新冷战”注定失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美国“逆历史潮流而动”,背离“人民要和平、发展、团结抗疫、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期望,失道寡助;二是不能正确、理性认识中国。中国模式是不向外输出意识形态、不搞扩张,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行“嵌入式的合作共赢”模式,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融合的大格局,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大疫情的国际背景下有力地维护了国际秩序。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中国模式的前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阐述中国模式对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作用。

4 . 2019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孕育了中华文明,诞生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我们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治理黄河,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紧抓住水沙调节这个“牛鼻子”,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我们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1)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我们如何讲好“黄河故事”。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要求所体现的辩证法智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被贴上“不好看”“没市场”的标答。但近年来《湄公河行动》《人民的名义》《战狼2》等一些主旋律影视剧已经通过一系列探索,主动撕掉了这个标签。这些影视作品的创作者都非常突出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用现实题材和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奏出时代的强音,用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广大观众的共鸣,创造出“叫好又叫座”的中国主旋律影视新模式,打造能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国文化的主流影视品牌,进一步推动中国影视走向国际舞台,在主流价值观传达和市场效益上取得“双赢”。《人民日报》指出:我们的主旋律作品,唯有更加尊重观众、尊重市场,才能更好地传播正气、弘扬正能量。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优秀影视作品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2)有人从我国这些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成功中得出结论:“赢得观众的认可,是衡量文艺作品成功的尺度。”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3)请列举出一部你喜欢的优秀主旋律文艺作品(可以是影视作品、小说、戏剧等,题中材料给出的除外),并说出你喜欢它的一个理由及哲学依据。
2020-04-18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24日在北京召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所处的的历史方位作出的科学判断。新时代有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对2020年全面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2050年中间的30年作了新的战略规划。按前后两个15年分别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任务必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进取。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步想。“四个伟大”既有各自的内涵,又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联成一个有机整体。但“四个伟大”并非平行的关系,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关知识,分析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学判断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正确处理“四个伟大”的关系?
2020-04-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对自然界不能只索取不回馈、只开发不保护、只污染不治理.否则,我们失去的将比得到的更多.要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农田生态、城 市生态建设,坚持全面治理、全域治理、全程治理,在发展中保护好自然生态.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坚持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2019-09-12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材料一:本轮国家机构改革的视野宽、站位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次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全方位优化和重构。此次改革方案的鲜明特点就是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实现了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全方位优化和重构。本轮国家机构改革体现出系统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和整体性推进三大特征。所谓系统性改革,就是从改革的顶层设计上,强调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的统筹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孤军深入、单打独斗式的改革。所谓结构性优化,就是要国家的机构职能配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新优化配置,提高国家机构运行效率。所谓整体性推进,就是由于本轮国家机构改革涉及面广,具有全局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改革策略。

材料二: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进行国家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3)地方机构改革即将推开,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请你就地方机构改革如何贯彻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9-02-1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中质量检测政治( 文科)试题
12-13高二下·广东广州·期末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此,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接连出现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雾霾的治理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政府、企业、公众各尽所能、齐心协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产、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公众应如何作为。
2016-12-12更新 | 9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发布,环保部今年又发布的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增强全社会对改善环境质量的信心;释放和传递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倡导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行动,积极参与到改善环境质量、全力打好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攻坚战的行动中来:并从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呼应世界主题。同时希望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材料二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一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服务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3)请就环保部今年发布的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提两条具体做法的实例。
2016-11-26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高二下期末测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