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国际社会呈现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特点,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在越来越多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都已经处在一个命运相关的共同体当中。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安全层面,丝路沿线国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各国政府需要共同维护好丝绸之路沿线和平与稳定,共同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共同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 . 在全球化背景下,判断产能是否过剩,应该聚焦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如果产能超过本国需求就是“产能过剩”,那就相当于将产品出口跟产能过剩画上等号,这是违背经济理性的逻辑。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作为绿色产品的重要生产国,继续其生产活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用保护主义捆绑新能源产业,无疑将削弱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从相关主要指标来衡量,美欧一些国家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抱怨缺乏数据支持。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增加的同时,价格也在上涨,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平均售价大约是中国国内的两倍,这一方面说明西方所谓“倾销”的说法站不住脚,另一方面说明市场需求正在增加,何来“过剩”之说?

美欧一些国家刻意通过“去风险”等方式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全球资源高效配置,也会导致其本土企业发展受阻。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中国产能过剩论”予以驳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材料一   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天,各地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在黑龙江大庆,人们参加亲子绘画展、绿色骑行、绿色园区打卡游,体验低碳生活;在辽宁阜新,工作人员走进广场、社区宣传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成效;福建武夷山组织开展全民健步走,启动“护航碧水丹山共建绿色家园”系列宣传活动;河南洛阳、云南西双版纳组织了内容丰富的科普课;在海南海口,孩子和家长们通过互动实践体验增强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行动意识;贵州省林业部门在多个林场、自然保护区同步开展少年儿童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各地在首个生态日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美丽中国画卷。

材料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忧愁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造,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黄河水寒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沉珂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了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黄河综合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请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两条政策性建议。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七)-高中政治
22-23高一下·全国·期末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十年来,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至2023年10月,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为国际社会搭建合作共赢新平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回望共建“一带一路”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加以阐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旦发现文物,工期就得延误,风险和成本大幅增加,一些建设单位不惜以身试法破坏文物;文物部门只能“被动保护”,处处受制于人,影响保护成效。一段时间以来,土地出让后再考古成为多种矛盾爆发的集中点。如何让文物保护变被动为主动?202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建设单位进行基本建设工程时,将原来由建设单位获得土地后进行的考古勘探、发掘事项提前到建设单位拿地前进行,以便实行“净地出让”或“标准地”出让。这就是考古前置,又称“先考古,后出让”。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抓好全省考古勘探工作,河南在全国率先推行“考古前置”改革,通过省政府发文推动、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省文物局督促指导等方式,持续在全省推行基本建设、土地出让活动中“先考古,后出让”工作。考古前置改革工作实施以来,河南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勘探项目数量持续增加,由改革前的每年约1300项,逐步增加至每年1900项左右。考古发掘项目数量由改革前的每年140余项,逐步增加至每年300项左右,改革成效显著。


(1)考古前置改革使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得以整体性推进。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考古前置工作方法所渗透的逆向思维及其文化意义。
2024-03-04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某校高一(1)班学习共同体以“颂党恩·凝心聚力再出发”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经济奇迹】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波澜壮阔、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于: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再分配制度,努力构建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推动共同富裕;携手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强国有经济。

(1)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开创未来】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地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国家领导人强调,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伟大梦想需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2)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分析国家领导人讲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强国有我】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国家好,青年才会好;国家繁荣发展,青年成长才有沃土、追梦才有舞台、圆梦才有动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学生生逢盛世,更当砥砺前行,融爱国情,树强国志,践报国行。

(3)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国家好,青年才会好”的原因。
2024-03-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29日,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运行十周年。十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系统推进符合市场规律的改革举措,实现“五个率先”: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率先建立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模式,率先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代表推进服务业综合开放,率先实施“证照分离”等政府管理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账户,金融开放创新稳步推进。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充分利用中国市场优势,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让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作用,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揭示我国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的改革举措所蕴含的辩证法智慧。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征程上我国应如何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作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02-24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旦发现文物,工期就得延误,风险和成本大幅增加,一些建设单位不惜以身试法破坏文物;文物部门只能“被动保护”,处处受制于人,影响保护成效。一段时间以来,土地出让后再考古成为多种矛盾爆发的集中点。如何让文物保护变被动为主动? 2023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建设单位进行基本建设工程时,将原来由建设单位获得土地后进行的考古勘探、发掘事项提前到建设单位拿地前进行,以便实行“净地出让”或“标准地”出让。 这就是考古前置,又称“先考古,后出让”。

甲认为,考古前置改革会增加建设单位的成本,降低工程效率。

乙认为,考古前置改革使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得以整体性推进。


你支持谁的观点?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理由。
2024-02-2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9 . 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个中国灌溉工程全部申报成功。

我国是农业古国,也是灌溉大国。一座座中国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依然为灌良田、护安澜、兴产业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翻山越岭的渠系、结构精妙的涵闸、设计巧妙的堰堤,都是古人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水源条件、生态环境等创造性地设计建造而成,蕴含着因势利导的治水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中国灌溉工程蕴含着怎样的治水智慧。
2024-02-1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萍水河(渌水)主河道长158.66公里,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金鱼石流入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境内,在萍乡境内称为萍水河,奔入湖南后,以渌水之名汇入湘江。随着萍水河(渌水)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显现,流域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多元利益冲突较为激烈。为协同守护好一河清水,顺应萍水河(渌水)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萍乡、株洲将协同立法制定萍水河(渌水)保护条例提上议事日程,江西、湖南两省决定携手就萍水河(渌水)保护开展协同立法。2024年1月1日,由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的《萍水河——渌水流域协同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两省首次实现协同立法,开启了跨省生态保护的新探索。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知识,说明江西、湖南两省开展协同立法的原因。
(2)围绕生态环境治理,请你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要求:①运用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观点;②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150字左右。
2024-02-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