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9分)

材料一   潮起亚细亚,共圆亚运梦。国风少年踏歌舞,一抹丹青曳山水,传统宋画的魅力与现代3D技术完美结合,杭州亚运会在唯美的中国式浪漫中拉开帷幕;数字火炬人从钱塘踏浪而来,创新科技智慧赋能赛事,杭州亚运会致力于打造最数字亚运会;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5个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地域特色,亚洲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杭州亚运会在浪漫中开启,在和合中结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致辞: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材料二   据报道,为了筹办亚运会,杭州市政府总共投资了2248亿元。于是,不少网友担忧“杭州亚运会何时能回本”。对此,有专家指出:杭州仅靠举办期间的门票、赞助、旅游消费等收入实现回本是不现实的。但从长远来看,亚运遗产为杭州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杭州抓住亚运会的契机,完成了智慧城市转型,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品牌,这些都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杭州亚运的成功举办对我们推动文化繁荣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说明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2024-02-02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对越南的国事访问后,来到与越南山水相依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这是广西独特区位优势的生动写照。作为我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区域,昔日的祖国西南边陲,正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枢纽。总书记曾经指出,“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阐释广西利用独特区位优势,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枢纽的原因。
2024-01-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无论理论上或者实践上还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有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实现经济、政治、社会各部分的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整体与部分”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分析与综合的关系”知识,谈谈我们应当如何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新要求: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要勇于砥砺奋斗。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要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结合材料,运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简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砥砺奋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至2022年,是非凡的十年。十年来,值得讲述的中国故事灿若繁星。

材料一   刻真情真貌呈时代画卷

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我们这十年》可谓宏大格局下的一次广域创作。艺术家们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出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浓缩进11个单元故事,在充满烟火气的“人民视角”里,升腾起一个真实的中国。该剧以“我们”为讲述视角,确定了“一带一路开放中国”“民族一家团结中国”“精神富有文化中国”等主题方向,将中国这十年发展的横切面置入百姓日常。由始至终,“我们”是剧的主体,因为剧中所反映的生活,就是所有观众共同创造的。此剧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追剧热潮,收视和热度持续攀升。

材料二   聚十年成就讲奋斗故事

《前海》是《我们这十年》唯一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单元剧。该单元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蓬勃的创业环境呈现给大众,处处彰显出前海优越的政策环境,为观众们真实展现了梦想的实现需要时代的机遇与国家的力量。看完此单元剧后,有人认为,“创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国家做支撑,没有好的政策支持,我们就没有办法做好,《前海》给了我们年轻人特别大的力量。”也有人认为,“相信还有更多年轻人和剧中人物一样,正在以湾区速度背靠祖国,向阳生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这十年》是如何在充满烟火气的“人民视角”里升腾起一个真实的中国,赢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青少年应如何背靠祖国,向阳生长。
2023-04-03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走在新一轮改革的前沿,逐步转型为新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昔日的“世界工厂”蜕变升级为“中国硅谷”。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合作、产业互通正在变得愈发紧密,产业集群呈现出“跨城市”的特点;科学、技术、生产在不同的城市间实现一体化整合,形成了以香港、深圳和广州为联动核心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广深两大核心城市携手并进,带动了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组团之间的边界彻底被打破,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联动格局正在形成;香港、澳门也积极采取了相应举措,加速融入大湾区发展。未来深圳将协同东莞、惠州共同强化临深片区产业升级发展,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业集群,使该地带成为引领大湾区产业创新要素集聚的重要节点。广佛携手打造发展融合试验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领域,共育30个产业平台,打造4万亿级产业集群。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解密“双循环”新格局之下,粤港湾大湾区是如何从昔日的“世界工厂”蜕变升级为“中国硅谷”的。
2023-03-30更新 | 3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圳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大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实现了帮扶协作的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创建和完善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为内核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全面实施文化软实力跃升行动,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国率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最大考核项,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考核,用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述深圳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所蕴含的智慧。
2023-03-0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个别国家将发展议题政治化、边缘化,搞“小院高墙”和极限制裁,人为制造分裂和对抗。面对这种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自立同学认为: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加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是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传统的粮食观主要关注吃得饱,而大食物观拓宽了食物的边界,在口粮安全的基础上,保障营养供给的安全,确保人民健康饮食。

进入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让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正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食物供求长期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需要把农业着眼点从耕地转向全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可持续的食物系统。要在牢牢端稳饭碗基础上,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贯彻落实大食物观。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材料一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特别是某些国家试图通过脱钩断链、打压企业等方式极限施压,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对全球总供需平衡产生重大冲击。从国内看,近来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亟待从供需两端发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长久之策,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把握以下重大原则要求。一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现实的经济运行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连续循环过程,经济政策要着眼全局和整体进行设计,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二是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发展最终靠供给推动,从长期看是供给创造需求。要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着力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以自主可控、优质有效的供给满足和创造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简要分析把二者结合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则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023-01-14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三校联考(增城中学、华侨中学、协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