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材料一 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节目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等登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主题鲜明的课。节目中,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他们用生动的讲述启发广大中小学生感悟奋斗的真谛。

材料二   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青年始终是推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同时,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始终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坚强依靠。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广大青年要树立崇高目标与远大理想,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


(1)有人认为,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走向成功。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青春小我”和“强国大我”的关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材料一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们孜孜求索,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坚持保护与开发并存,转害为利,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推动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灾害面前不屈服、不退让,在困境中奋勇前进。

材料二   黄河治理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关系,增强一盘棋意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各项工作,确保黄河安澜,国泰民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分析新时代黄河精神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如何实现黄河科学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2021年12月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要真正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正确性。
2022-07-10更新 | 38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们圆满完成了载人飞行任务,顺利返回地面。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我国载人航天九次豪情问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乘组首次实施快速返回流程,注重在传统着陆的环节上优化改进,创新直接返回预定着陆场,返回舱的操作系统也由原来的手动操作升级为自动操作,将返回时间压缩至8个小时,实现了快速返回技术的突破。除此之外,神舟十三号还创造了多项“首次”新纪录: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首次执行最长6个月组合体长期驻留任务、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等。这一项项成就的达成,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科技在前沿领域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突破。

载人航天辉煌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和拼搏,他们永葆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展现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


(1)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哲学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就“为科技强国做贡献”提出一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2022-07-05更新 | 4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1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2019年有国际科研机构发现,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成为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材料二       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授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推动绿色发展。2021年4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倡导“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涉及了中国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内国际的两种做法。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有关哲理,分析中国是如何通过这两种做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
(2)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提一条具体建议给出其哲学依据。
2022-03-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指出,特区政府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促进香港深圳融合发展,构建“双城三圈”(“双城”指香港和深圳,“三圈”指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战略性布局,帮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

香港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它以港深接壤地区“两湾一河”(深圳湾、大鹏湾、深圳河)的地理形态、高度紧密互动的社会经济特点、以及港深两地现有及规划中的策略发展项目为基础,加强两地的基建联系,构建“双城三圈”的空间结构,覆盖由西至东的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积极促进港深互补优势的融合发展,共同建设结合产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宜居都会,成为联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这将推动港深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的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推动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构建“双城三圈”战略性布局的原因。
2021-11-19更新 | 42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碳减排,“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政府的重点任务之一。所谓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将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要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推进各地区有序达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


(1)结合材料并运用有关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作为青年学生,你应该怎样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写出至少两点举措,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时代的发展,不会因为有人跟不上就慢下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

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做实做细为老午人服务的各项工作,增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福祉,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善待“慢行”的老年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特别是近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攥指可成拳,合力方致远。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每个人都不是孤帆,而是同一条船上的水手,命运休戚与共,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2021-07-16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州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是广东省唯一全境纳入原中央苏区规划范围的地级市。青山有幸留英,浩然正气代代传。

梅州市重视红色基因的保护和传承,整合三河坝战役址、梅南九龙、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交通中站旧址等革命红色源,突出梅州人民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付出的艰苦绝的力;于2021年1月1日出台实施《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明确正确处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促进梅州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全面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梅州市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的做法所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2)走读梅州全域,回温那些不应被忘却的“红色”记忆。某校拟举办“探寻红色基因:党史里的红梅印记”研学活动,请拟两条活动宣传标语。
2021-07-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