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2-13高二下·广东广州·期末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此,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接连出现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雾霾的治理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政府、企业、公众各尽所能、齐心协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产、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公众应如何作为。
2016-12-12更新 | 9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发布,环保部今年又发布的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增强全社会对改善环境质量的信心;释放和传递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倡导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行动,积极参与到改善环境质量、全力打好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攻坚战的行动中来:并从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呼应世界主题。同时希望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材料二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一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服务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3)请就环保部今年发布的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提两条具体做法的实例。
2016-11-26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高二下期末测试政治试卷
3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一份奖给在生理学或医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在瑞典发表的《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演讲中讲述了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从1959年到1962年,她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受命领衔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她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她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以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现在,屠呦呦仍然坚持项目研究,她希望通过研究,未来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有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是国家组织和团队研究的结果,诺贝尔奖不应该颁发给屠呦呦一个人。假如你不认同这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理由。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请你就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两点建议。
4 . 材料一:福建某乡镇农民长期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由于人多地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大后,当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通过组建股份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合同,将农民的承包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粮食生产和景观苗木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材料二:中共福建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在近几年福建省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维护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提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政府还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实施土地流转要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
(2)土地流转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有人认为,搞好土地流转就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2016-11-2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5 . 材料一:2014年广东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做到按市场规律运行、按优胜劣汰结果予以评价;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产权及监管方式,探索相互参股等形式做大做强;通过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方式改革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3)面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有的国家表示怀疑,有的对中国持戒备心理,认为中国搞霸权主义。请拟定两条宣传纲要,以打消这些国家怀疑、戒备心理。要求主题鲜明、琅琅上口,每条限14个字以内。
2016-11-2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汕头聿怀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政治试卷
6 . 材料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文化措施
文化道理
①我国已经开始启动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故宫、数字敦煌、数字长城等遗产数字化工作。

②天津市开展“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保护和传承以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古代丝绸之路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推动中华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向深入。

④上海市在中小学幼儿园倡导“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古典诗文进入了各区县中小学的课堂。


材料二:20l4年7月12日,南非世界杯落下了帷幕,西班牙队创造了历史,他们第一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就捧起了大力神杯。西班牙的华丽足球让人们印象深刻,有媒体报道了西班牙夺冠的主要秘诀:秘诀一:“三线均衡,阵容齐整”。西班牙队的阵容平衡,后防、中场、前锋,人才济济、搭配合理,在比赛中能够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秘诀二:“强大的头脑和激情”。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人,球风也同样地“西班牙”、激情不仅使他们赢得了观众,也赢得比赛。
秘诀三:“重视训练的科学性”。西班牙队每天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让队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上列内容。
(2)结合材料二,从西班牙队获胜秘诀中,你分别获得哪些哲学感悟?
2016-11-26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兴宁一中高三第11周周考考试政治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004年-2014年上半年GDP增速

图2:2009年-2014年上半年消费/投资对GDP的贡献率

(注:从2013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且在不断上升。)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材料二: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企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和经济发展如何适应“新常态”谋求发展?
材料三: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我国提出要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改善民生。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政策的依据。
2016-11-26更新 | 5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4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8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4.84%,稳居世界第二位,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2016-11-26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材料二:有政治学家认为: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6-11-26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10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京召开。这次“关键性会议” ,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其中备受亿万群众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对收入分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初次分配领域,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在再分配领域,着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如何重塑公平标杆,针对当前我国央企高管薪金过高的现象,日前,《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审批,以矛盾最为突出的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为突破口,削减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至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年薪不能超过60万元。
(1)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系列措施的依据。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领悟材料中我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智慧。
2016-11-26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