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材料一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瞄准突出问题创新举措,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巩固脱贫成果。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材料二   脱贫路上,盐城市滨海县采用消费扶贫的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创立公用扶贫品牌——“襄盛滨海”,紧扣供沪基地,培植农产品直销上海;与抖音等流媒体合作,推介滨海农产品,有效提升和扩大滨海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成立农产品有限公司,与常州扬子餐饮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向北京、南京等大城市直接销售“滨海大米”“滨海香肠”“界牌小花生”、新鲜蔬菜等农产品。

材料三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决胜脱贫在今朝,冲锋号已经吹响。面对战胜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何以敢于吹响打赢脱贫攻坚的号角?这个答案,在壮阔的实践和伟大的奋斗中愈加清晰、愈加笃定。--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靠的是精准科学、务实笃行的精神;靠的是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需要有历史的自觉、历史的韧劲。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习近平视察陕西时所作指示体现的哲学道理。
(2)有人认为生产扶贫更重要,有人认为消费扶贫更有效。请运用所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综合评价以上观点。
(3)结合材料三,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能够最终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原因。
2021-01-2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必修)

2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对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某班同学以此为议题展开如下探究:

材料一,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当前背景下,如何处理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在高质量增长阶段,提高发展质量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已经无关紧要。

观点二 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发展质量,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速度的追求。


(1)你认为上述哪个观点正确?用一个最恰当的矛盾观原理论证你的选择。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求,破解文化供给不平衡现状,国家强调要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工业、建筑、商贸、体育、休闲等行业融合,有效延伸产业裢条;根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创新是关键,努力改变文化缺乏创意的状况,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上述做法的合理性?

材料三,十九大以来,社会各界都在探讨实现美丽中国美好愿景的路径。有说政府要多增加环境治理的投入,有说须靠发展方式的转变,有说需更好的制度建设,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行为方式对美丽中国的贡献。从这个角度出发,检视我们现在的生活,可以改变的其实很多。找回“久违”的手帕、开小排量的汽车、拒绝有“黑色劣迹”的企业、在消费中多些“绿色选择”、多一些亲近自然的行为……美丽中国的路上,需要这样的你我。


(3)依据上述背景材料,以“共建美丽家园”为题,写一篇时事小论文。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从哲学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2018-11-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选修)试题

3 . 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报告50余次提到创新,尤其是强调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力。近年来,基于对我国现存经济状况的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由此大幅提高了经济要素生产率,进而增强了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

【创新法律】2017年10月20曰,十九大新闻中心京举行“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情况”记者会。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表示“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网络安全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歌法》以及《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4部法律、1部决定,同时出台和修订了一大批文化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成果显著。”


(2)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要修订和完善文化建设相关法律?

【创新网络】习近平主席作十九大报告时,八次提到互联网。当前,“互联网+”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家居,它逐步向消费、生产领域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模式。


(3)请用联系的观点写一篇时事评论,谈谈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互联网+”的发展。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理论联系材料地加以论证。
②科学术语使用规范,字数150字左右。
4 . 三、综合探究题:本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开启了建设健康中国新征程。围绕该行动纲领,某校高二(6)班同学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探究依据】
当前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国家提出建设“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该战略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1)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交流感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一经发布,引起了公众的广泛热议,其中有两种观点,如下图所示:

(2)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对甲、乙同学的观点进行论证。
【落实行动】
《纲要》指出:“健康中国”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坚定信心,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3)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进入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十月本该是南京最美好的季节,可近日“秋高气不爽”,雾霾已连续几日萦绕金陵城。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健康呼吸,从治理雾霾开始”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政策影响】
据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与南京市气象台联合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2013年10月29日空气质量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PM2.5日均浓度为117微克/立方米,超标0.56倍。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为减少灰霾天气,改善南京空气质量,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化蓝天计划控制大气污染实施方案》,决定加大力度实施“绿色南京工程”。
(1)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南京市政府的做法。
【理清思路】
高二(1)班同学围绕“雾霾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展开讨论,形成了以下下观点:
观点一:雾霾天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南京在治理中既要要借鉴其他城市和发达国家的做法,还需通盘考虑,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形成治理的强大合力。
观点二:雾霾天气的出现,既有自然因素的原因,也有生产方式粗放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现雾霾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南京在治理时不能急于求成,关键是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加以论证。
【重在参与】
有人认为,污染都是别人造成的,与我无关。其实,环境的恶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没有大家配合,再怎么治理都没有用。头顶着昏暗的天空,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3)作为一位中学生,面对南京雾霾天气,你能做些什么?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