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韩两国地缘接近,文化相似,文化交流在推动中韩现代友好交往和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及促进两国贸易合作等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中韩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从官方到民间,文化交流愈发活跃,“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韩流”与“汉风”交相辉映,共同推动中韩文化交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材料二:2014年7月3日,在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韩建交22年来,在双 方共同努力下,中韩各领域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韩关系发展速度之快、领域之广、影响之深,为国际社会树立国家关系发展的典范。当前,中韩关系 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风好正扬帆。我期待这次访问成为叙友好、话合作、谋发展、求和平的访问,让中韩友好航船高扬风帆、破浪前进。
(1)简要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风好正扬帆”的认识。
2 . 材料一: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
发展阶段
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
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
第三步建成中国空间站
阶段成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正在探索中,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
技术攻关
掌握航天员空间出仓活动关键技术
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解决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尚未解决


材料二: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12年的“神舟九号”,在这13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按照既定的步伐阔步向前。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骤,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二步骤,并向第三步努力。由于各方面协调一致,整个工程进行得有条不紊。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2)联系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的航天工程为什么要分步骤、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
2016-11-26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3 .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
材料二: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细化,要直入头脑,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
4 . 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我国的探月工程实行“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总结和提升,直至建立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深空探测从来就没有康庄大道,探索路上遍布荆棘和未知的挑战。此次“飞行试验器”出行,如何安全地“回娘家”就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怎么顺利飞到月球和怎么从月球安全和顺利地回来。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已经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阅读上述材料,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运用政治生活“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在国际航天领域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5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
十八大报告原文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依据所学哲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
13-14高二下·福建泉州·期中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丽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去创造、去实践。分清身边的美与丑,节约身边的一滴水、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扶起摔倒的老人、陶冶高尚情操……美丽就在这些细节当中。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更需要呈现我们的道德之美、人性之美。
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怎样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
2014-06-18更新 | 7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3-2014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11-12高二下·安徽池州·期中
7 . 今年上半年,根据我国的物价、食品安全等,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措施。对此,有网友总结说,国家相机而动,动静不失其时。网友的观点体现的哲理有
①用联系和发展观点看问题            ②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③质变高于量变                            ④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3-05-07更新 | 1682次组卷 | 7卷引用:2011-2012学年安徽省池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文科政治试卷
8 . 中国有个说法: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意思是:过于坚硬刚强,则容易折断;过 于干净洁白则容易受到污染,变得肮脏。以下哲学寓意相同或相近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之察则无徒   ②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④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
2010-05-19更新 | 93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杭州地区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