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根据联合国常用的人口老龄化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标志着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

材料二   大力开展老年教育事业,提升人口素质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性措施。发展老年教育可以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发展,让老龄群体有机会进行更多的社会交往,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帮助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据全国老年办统计,目前有60岁以上的老人2.64亿,当前已参加教育培训的老年学员占比约5%,还有95%的老年人处于边缘。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较明显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谈谈如何解决目前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2 . 随着上海九江路中国建设银行第一家“无人银行”的出现,“老人不会操作怎么办?”等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实践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还要靠实践来解决,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3 . 材料一: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2018年,某乡镇拥有90025名农业人口,贫困状况十分严重,贫困发生率为6%,是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当前国家考核脱贫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贫困发生率,其计算公式是:

贫困发生率=贫困人数(人)+统计人数(人)×100%。

材料二: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1)2020年要完成贫困发生率低于国家2%的标准,该地区至少比2018年要减少多少贫困人口?谈谈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有何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2020-11-2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4 . 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习近平指出,“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挨骂”就是在话语权上存在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和治理的势头都不错,但在世界上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甚至国家形象屡屡遭到刻意的丑化,究其原因,缺乏话语权是很关键的因素。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提升话语权必须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话语要为国际所认可,就不能总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增强中国特色话语的国际融通,一方面要通过对世界上的主流话语加以借鉴改造,即话语上的“借船出海”。中国的发展没有也不能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对于人类文明共识的东西,我们另起炉灶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如习近平所指出的,“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1)根据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争取国际话语权为什么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2)结合材料,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
(3)请就如何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两条建议。
2018-11-14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考验着国家的治理智慧。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许多城市缺乏统一的长远发展规划,有的虽有规划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往往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导致“今天建,明天拆”的乱象层出不穷,城市建设盲目扩延占用大量耕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等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

材料二: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可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载有城市文脉的建筑被一个个推倒,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变得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逐渐消亡。城市管理者过分重“物的积累”、轻“人的发展”,重硬件建设、轻公共服务,重功能主题、轻文化责任,忽略了城市的非物质属性,割裂了人与城之间的情感。说到底,这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迷失,是城市发展思路的偏差。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推动城市发展必须注重城市的内在文化肌理,多一些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保留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文脉的延续性,让因地制宜成为遵循,让千姿百态成为追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城市病。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当前我们推动城市发展应有的思路。
(3)某市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主题拟开展宣传活动,请结合材料,为该活动拟定两条活动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文字精炼、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鸡娃”“内卷”成了教育焦虑的代名词,校内的作业负担、校外持续升温的“报班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材料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双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双减”政策要求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分类明确作业总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等。该政策实施一年来,各地各学校工作成效明显。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实施“双减”政策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多措并举,对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开展校内延时服务,确保“双减”政策得到落实。但部分家长反映,新的措施也滋生了新的担忧。

担忧哲学道理
“双减”政策的出台导致大量补习机构倒闭,失业人员增加,社会负担加重A

“双减”政策不一定能够顺利推行,一阵风过后还可能出现反复B
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胜任学生作业辅导,一刀切式的新措施能为大部分家庭减负,但不一定能解决每一个家庭的实际问题C

(2)请你感悟材料中家长的担忧,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023-11-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必修)·

7 . 材料一   2023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要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既避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又辩证地进行对待,通过博大的胸怀融百家之长,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自觉用优秀文化滋养身心、引领实践、激励创造;要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深化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走自己的道路,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措施:要针对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过渡期短,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未来碳减排压力大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具体措施和规划,大力推进碳市场建设;要充分利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高,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等有利条件,走绿色发展道路;在重点抓住能源体系改革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抓好治理体系变革;经过试点,要及时总结实现“双碳”目标的典型经验,加以推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措施的哲学依据。

8 . 2021 年 2 月 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 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通知》提出将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使智能 终端产品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同时, 将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推进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 端产品在示范街道(乡镇)、基地中应用。此外,还将推进面向智慧健康养老终端设备的标准及检测 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形成智慧健康养老终端设备领域一站式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老年服务 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分析工信部的措施的哲学依据。

9 . 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将之写入宪法确定为基本国策。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提上日程。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一政策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知识,说明我国不断优化生育政策的合理性。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绿波带”是指在某一特定交通路线上,通过若干个连续路口交通信号灯之间的协调控制,确保当车辆以某一车速匀速行驶时,在每个路口都能正好遇到“绿灯”的现象。在“绿波带”行驶,有车友根据自己经验总结认为:“只要遇到绿灯就能一路畅行,但如果不巧碰上红灯,则只能一路受阻。”事实上,即使遇到绿灯,受制于车速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绿波带”中持续稳定的车流受阻甚至被中断,车辆无法绿波通行。如果驾驶人在起点遇到的是红灯,等待绿灯放行后及时将车速调整到建议时速,也会享受到绿波带来的便利。

当前,并非所有城市道路都适合绿波路段。对于城市主干道来说,一般路侧的延阻因素较少,且路口进口车道数量较多,车流量适中,不易超速也不容易产生拥堵,车流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易形成持续稳定的车辆,设置“绿波带”效果较好。对于普通城市道路,则首先需要考虑其延阻因素的影响,再考虑是否设置“绿波带”。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不同城市道路应如何合理设置“绿波带”。
(2)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材料中车友观点的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