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1 . 花色各样的中国瓷器名扬四海,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铁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单纯的石灰釉,铁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融中则含有钴元素。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
③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
④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11更新 | 9430次组卷 | 7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政治试题
2 .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必须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合作。这是因为(     
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分析矛盾普遍性               
④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5更新 | 1691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天水三中、天水九中、新梦想高考复读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大联考政治试题
3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昭示着世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事物矛盾的关键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矛盾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3-08更新 | 974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不要搞一种模式”。这体现了(     
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主要矛盾,做最重要的事和合适的事
②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措施要寓于上级的一般号召之中
③要着力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新质生产力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用AI软件进行公文写作,能够大大减轻处理文字材料的重复性劳动,大幅提高公务文书的撰写效率。但是,AI生成的文章内容过于笼统,语言相对僵硬,不贴合实际工作。这说明(     
①分析AI写作要坚持抓住重点与统筹全局相结合
②看待AI写作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③AI写作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④AI写作的两个不同方面既对立又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纵观百年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表明(     
①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发展需要量变在临界点上保持相对稳定
④事物质的飞跃以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为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持续在深化调查研究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有力推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但少数地方和部门背离调研初衷,为调研而调研,简单应付,不注重调研实效。有的“甩手式调研”——匆忙赶场子,临走要材料,不把脉问诊,甚至将写报告等任务甩给被调研者;有的“偷懒式调研”——在问题选择上专捏“软柿子”,调研提纲千篇一律,问题毫无个性,调研结论大多聚焦在常识性问题上;有的“交卷式调研”——只求“交卷”完成任务,调研报告往往是堆砌情况、罗列数据,不能聚焦短板弱项。这些“应付式调研”,不是为了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对推进实际工作成效不彰,亟待整治。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怎样的调查研究才能更有实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构建具有国家战略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的自给率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一旦粮食被别人卡了脖子,将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种子是农业科学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根作物品种做到了完全自给。但也应看到,我国的品种水平差距明显,尤其是大豆、玉米单产水平还不到美国的60%,种业创新主体企业存在小、散、低、重的问题。如果我国种业不能及时补上研发短板,那么我国的“菜篮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于人。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角度,谈谈你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推进种业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看法。
9 . 在高中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加剧了择校竞争。2023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新建一批”“扩容一批”“帮扶一批”“提升一批”。这说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应解决主要矛盾,顺应人民对教育的新需求
③事物矛盾的特殊性随着人们的需要而改变       
④发展基础教育需要解决好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在唐诗与宋词中,一样的春日却有着不同的风景,可谓浅黛深浓,各发天籁。唐诗中,春暮花谢,又是绿叶成荫、子实满枝之喜,不需惆怅嗟怨。到了南宋,伤春忧国成为词作的重要主题。词人眼中的春景,满是残红、落花、春愁、泪眼、病酒、消瘦一类残缺美;心中意绪不离悲、苦、怨、愁,表现出浓重的落寞之情。这表明(     
①把握唐宋时期春日的特殊性是理解诗人不同情感的基础
②唐诗宋词的春景描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③在对春日描写的普遍性中包含着唐宋不同时代的特殊性
④读懂唐诗宋词应具体分析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