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大会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积极主动迎接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努力化危为机,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解决一系列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培育强劲持续的发展新动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全会明确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目标;在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路径时,突出新发展理念,重点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分析全会作出以上工作部署的合理性。
2024-01-0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政治试题
2 .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世界上没有固定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民主的信心,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对此,以下评论恰当的是(     
①人类民主事业应该遵循民主发展的普遍规律
②各国选择的民主发展道路往往面临不同矛盾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直接运用于发展中国家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寓于人类民主事业的共性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三、推进“援法议事”赋能乡村治理

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乡风文明到乡村治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如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宜兴市白塔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做法做出了示范。

镜头一   不久前,白塔村村民陈某和外地民宿开发商石某因为租赁宅基地发生矛盾,一起到村部讨说法。村党总支书记请来了当事双方和村里的法律顾问到陈某家里。在了解双方的顾虑后,村法律顾问依法说事。经过磋商,双方同意签订租赁协议20年。这样合法合理及时解决了双方矛盾。

镜头二   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积极推动和协调下,村里将300米法治文化长廊拓展为法治文化公园,增设“群众身边法律事”单元,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同时,白塔村协同相关部门,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将法治理念贯彻到村民议事会等平台中,不断推动村事民议、村事民商与援法议事深度融合。当年,白塔村被评为“全省首批城乡基层援法议事范例”。

镜头三   如何保障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更民主更透明,白塔村也在持续探索。在去年启动的农房改造项目中,白塔村村委会通过“援法议事”会议,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村民代表提前组建业委会,推选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全程参与设计、监督、管理的决策,使这一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如今的白塔村,集体的事大家商量着办,邻里的事互相帮衬着办,乡村的环境更加优美,村民的法治意识普遍增强……这些都得益于该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善治之举。

1.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少曾经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无缝衔接担任了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面临从以前管好“每棵苗”到现在抚育“一片林”、从以前作答“客观题”到现在应对“主观题”、从以前“串门多”到现在“出门多”等一系列挑战。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     
①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这蕴藏的哲理是(     
①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③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④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乡村振兴是党的奋斗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白塔村党支部运用法治的方式来推进乡村治理、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既体现了党的______领导,又体现党坚持______执政这一基本方式。
4.经过协商,白塔村村民陈某将自己的宅基地租赁给外地民宿开发商石某20年,有关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陈某因租赁其宅基地所得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B.宅基地使用权是陈某所拥有的一项重要财产权
C.宅基地所有权归陈某所有,而不是归石某所有
D.陈某因租赁其宅基地获得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
5.综合学科内容,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角度,论述“援法议事”如何赋能乡村治理。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白塔村推进“援法议事”赋能乡村治理的两条路径,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3-01-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如何让农村特色产业加速实现现代化、适应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是问题的关键。

为数众多、内涵各异的特色品牌的存在,是我国农业特色产业产品雄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特色产品品牌还存在标准不统一、主体不稳定、产品单一化等弊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不符。我们可以按照“优势资源合理整合、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特色产业圈层带动”基本路径,开展一系列诸如“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优、一县一业”等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工程,以此促进乡村特色产业整体性圈带发育,拉动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加快构建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特色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是建立在其自身历史土壤之上的,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不同,各国教育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规律。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必须牢牢扎根于中国大地,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和中国国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追赶而不追随。中国高等教育先后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和苏联的办学模式,虽然欧美发达国家和苏联的成功办学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中国高等教育与之相比有着极大差异,兴起的历史背景不同,发展的制度和路径不同,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也完全不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独特性要求,需要我们扎根于中国大地办教育。


结合材料并运用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扎根于中国大地办教育。

6 . 高温!山火!多点!8月的重庆,创历史记录的持续高温下,北碚、巴南、大足、长寿、江津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据统计,各方面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救援力量1.4万余人、直升机10架参与重庆森林火灾扑救,及时转移群众680余户1800余人。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专业队伍科学救援。运用预设隔离、泵车结合、地空配合、风水化结合、以火灭火等多种战法手段,连续奋战,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既定目标。这次的中国式救援,在国内外产生极大的反响,树立了山火救灾的典范。救援的及时成功说明(     
①只有全面掌握规律才能真正改造自然
②有针对性改造规律才能科学实现目标
③要科学统筹,注重救援的系统性设计
④要充分认知、利用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面对复杂地形,叠加疫情影响,军民一心,逆火而行。重庆、四川、云南、甘肃的消防、医疗队伍、“摩托大军”志愿者……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共同筑成战胜山火的“铜墙铁壁”,熔铸成“最燃中国式救援”。这一“铜墙铁壁”(     
①一定能够将坚定信念直接转化为现实
②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实现救援胜利
③引领救援参与者以坚定的行动扭转局势
④能在创新救援规律中推动救援事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力量,就是要在最危急的时刻,去看看她的人民怎么做。“最燃中国式救援”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凝聚成的救火精神能(     
A.以其客观物质性无条件转化成物质力量
B.以其高度的革命热情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C.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路径
D.决定当前我国社会实践发展方向和进程
2022-10-28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中国的传统商业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此处的“诚壹”之道(     
①强调要聚焦主业,抓住了主要矛盾
②揭示了商业生产经营的本质和规律
③为人们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现成路径
④看到了不同行业内部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2年7月,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工作方案(2022-2024)》,强调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以试点项目为抓手,切实巩固和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探索海洋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发展模式和途径。开展试点工作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想问题要抓住主流
④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要坚持二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全面分析粤港澳地区基础条件,判断其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条件的背景下,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国家战略。为实现 2035 年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五年多来,大湾区找准与世界级湾区目标的差距,不断汲取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经验,在发展质量、产业协调与影响力等方面更好地规划和调整大湾区的发展路径。湾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全面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坚持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并举,粤港澳三地加快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如今,湾区内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制度之异”正变为“制度之利”。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阐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与实践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3)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投身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求:提两条建议,紧扣主题,逻辑清晰)
2023-01-04更新 | 54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
10 . 乡村是人的聚合,自人情社会、熟人社区脱胎而来的中国乡村,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人群生活方式以及生计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复杂异质性特征。据此,要想构建乡土中国必须(     
①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实现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②明确乡村治理的异质性,找准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③抓住乡村治理的主要矛盾,突出“人”的核心地位
④坚持走群众路线,有序构建“人治”的乡土中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3-22更新 | 378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政治试题(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