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智慧支持、精神激励和文化滋养。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演绎出激活文化元素、实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改革开放走过的第一个10年,马庄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村民挖掘村庄历史和民俗、非遗中药香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修建综合性农家乐体验中心,焕发经济活力。追寻民间文化的思想价值,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焕发家风、乡风文明风尚。举办科学文化知识讲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丰富多彩,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马庄村实现了华丽转身,被誉为“华夏文明一枝花”。


(1)激活文化元素是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2)运用矛盾特殊性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马庄村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3)某班级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就此活动提出三种可行的探究途径。
2 . 要读懂中国经济,就要利用“劳动年龄人口”这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材料一:(图1)

材料二: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东南沿海某地级市,云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数百万打工者,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农民工们有欢笑、有泪水,更有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农民工铁锤已经在这里打拼过很多年了,他清楚地记得,原来很多企业不怎么涨工资,仍有农民工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涌入城市;后来,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闹上了“民工荒”,尽管企业一直涨工资,可就是难招上人来,自己所在的城市也不例外。
材料三:在东南沿海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工厂“用机器代替人”了,农民工铁锤和他的同伴们都渴望得到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几年前,铁锤把家搬进了老家附近的镇里,他与其他家长一样,也梦想着孩子能享受更多的教育,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材料四:如果把教育视作一种投资,可以发现教育不仅能使家庭受益,还能给社会带来好处。与教育的私人回报率相比,教育的社会回报是更根本的、更具分享性的回报。但是,劳动力市场信号却倾向于忽略甚至掩盖教育的社会回报这一性质。
(1)根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分析我国的人口因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是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人均GDP低的发展中国家,能否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共赢。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我国政府应尽量为不同年龄的人群创造教育机会。
材料五:(见图2)
(4)针对材料五中的观点,围绕人口问题,自选角度,运用哲学知识进行评议。
2018-07-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政治(经济生活非选择题)
3 . 城市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结束了一个城市之后,总会问问这座城市的由来。有的城市没有留下童年的痕迹,他的历史仅存于空洞的文字记载中;有的却活生生的遗存至今——这便是沉重的老街。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这样一条街:这条街在北京叫南锣鼓巷,在上海叫田子坊,在南京叫夫子庙,在成都叫宽窄巷子……但是,现如今,有些老街人山人海,全是游客,你老姐的名号,以文艺的名义,千篇一律的卖着批发来的工艺品,卖着臭豆腐、烤鱿鱼和奶茶……
(1)从哲学角度看,材料反映了当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如何解决材料中揭示的问题。
4 .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的各种思想道德准则。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儒家思想正视文明的多样性,不是消除文明之间的差异,而是提倡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儒家这种“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化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在国际上,美国众议院于200910月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国内,台湾地区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香港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孔圣诞日”。这些都表明,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义”等思想,能够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共识,能够成为凝聚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
在今天,回归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自身发展融入5000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才能为现代中国发展找到精神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观点,说说当前如何正确把握儒家思想。

5 .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让任何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确保全部贫困县和贫困群众2020年前脱贫,中央吹响了最后的攻坚冲锋。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不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我国是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瑞咨询发布了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如下。艾瑞咨询还认为预计到2016-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1400亿元。

材料二: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对网购商品进行了检测,据了解,国家工商总局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仅为58.7%。针对该情况,广州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联手开展创建星级诚信经营网站活动。截至目前,已经有10多家企业参加了星级诚信经营网站的评选。同时广东省政府也在继续推进相关条例的建设,明确消费者网购假冒、过期商品,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入网的商家要求赔偿;如找不到商家,由网站赔偿。
材料三:2014年11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效化解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市场经济和企业的相关知识回答,该如何解决“网购商品正品率仅为58.7%”的问题?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什么?请运用该相关哲理对材料三进行简要分析。
2016-11-26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考前热身政治试卷
7 .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耕地是根本、科技是出路、安全是目标。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只有先保证耕地的面积和数量,才能再谈如何利用耕地,提高粮食产量。坚持耕地为本
①是牢牢抓住了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
②是正确认识了粮食生产的主要方面
③准确地把握住了粮食生产的特殊性
④粮食生产的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一号文件”。如图07年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问题,2008年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2009年主要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2010年主要是改善农村民生问题。自2013年起,中央又通过“一号文件”吹响了农村深化改革的号角: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从农业税的免征到给予农民补贴,从新农村建设到发展现代农业;从统筹城乡发展进而到实现城乡一体化;从解决三农问题到深化农村改革……这些强农、支农、惠农政策顺应和指导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的发展,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及所体现的思想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2017-07-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规划先行,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传承需倒“境差”,“境差”即历史与现实的环境差异。在文化传承上,倒“境差”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倒不好“境差”, 我们很容易误传错用。第一种错用是大多数传统文化的研究都高深莫测,成果存在于图书馆、存活于学者圈,民众难懂,对而无用,注重静态研究,却不关注文化本身的动态演绎;第二种错用世界传统文化之壳捞金获利,浮躁的心态导致错位的追求、包装、作秀的分量超过了对传统文化真谛的领悟,把传统文化肤浅化;第三种错用是有一部分人没有悟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怀疑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我们要传承的,是能够贯穿昔、今、未万变而不更改的智慧之宗。寻找祖宗的身影、心声,追寻祖宗的创造、创作时的境界、心态,从而聆听祖宗对我们的期望与教诲,我们才能和祖宗对上频道,对古智慧“来电”, 走在以悟性引领感性、理性的路上,从而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对传统文化误传错用问题。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知识,说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某地准备开展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请你写出两条宣传标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