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70年代末,枫桥人率先在全国开展对“四类分子”评审“摘帽”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枫桥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办法,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90年代末以来,针对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枫桥经验”发源地创设了“四前四早工作法”“矛盾化解五分法”等,有效地就地预防和化解了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从乡村拓展到社区、网络等新空间,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阐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理由。
2024-04-26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春运,寄托着阖家团圆的期盼,也映照着时代发展的脉动。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外向型经济,打工潮涌动,也催生出中国独有的春运。到了2000年,返乡流、务工流启势浩大。然而当时国家铁路营运里程和平均时速不足,每逢春运,一票难求,车厢拥挤不堪成了民生痛点。如何应对春运大客流,一度被视作难解的课题。为了破题,这些年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持续推动大规模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高速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建成里程世界第一,交通运力显著提升;各类智能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运用,让春运的行程更加智能、高效、舒适,也为大国经济畅通了脉络,如今新兴旅游流、休闲流,与传统返乡流、务工流相叠加,汇聚成澎湃的春运潮流,释放出流动中国的强大活力。但是2024年的春运大考又暴露出在自驾出行中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不够完善这样的问题,春运还需要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春运难题破解历程的认识。
2024-04-10更新 | 32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政党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勇于创新,也坚持守正,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恪守现代化的正道,有着自己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和把握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蕴含的哲理。
2024-02-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网红建筑与地标的关系,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地标,是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与时间的积淀。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它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网红建筑的形成不一定来自人们的真实体验,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网红建筑确有其价值与意义,可能会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

有人认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从网红建筑到城市地标,差的不仅仅是时间的积淀。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断涌现、迭代,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面对城市建设问题,规划者、建设者、设计师都需要沉潜下来,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为增添建筑之美贡献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知识分析“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为什么不可取。
2024-02-01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6条措施。在加强制度供给方面,试点下放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和保安员证核发审批权限、探索旅馆业“一业一证”改革等相关措施;在优化管理服务方面,试点证件照片“一拍共享、一照通用”等相关措施;在严格安全监管方面,公安部研究制定了精准对接产业安全发展需求,保障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规范有序发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完善重点车辆及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等相关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说明公安机关出台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措施的合理性。
2024-01-24更新 | 127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政治试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手机充电,快充?闪充?一字之差,大有不同。



快充?闪充?请你谈谈对这两种充电方式的选择应具有的哲学考量。
2024-01-11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如东一高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盘村的“村 BA”看起来是一炮走红,实则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霜、三代人的积淀,并非短时之功,作为苗族“吃新节”的庆祝活动之一,台盘村已连续数十年坚持举办该赛事。2023 年,“村 BA”不仅“火出圈”,更是火成了国家级赛事,有了不少新变化。球员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现场秩序更加规范,场外的非遗集市和特色饮品店也让四方游客对贵州文化印象深刻。可喜的是,虽然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村 BA”的乡土味没丢,生活化也保持得原汁原味。

听说“村 BA”火了之后,也有不少地方向其学习,搞起当地的乡村体育赛事。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文化火种,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化特长,乡风乡俗、家规家训、农事技艺等,都是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是有滋有味的文化瑰宝。盘活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提炼属于本地的文化基因和美学密码,打造属于自己的“村 BA”,从而让乡村文化尽快振兴起来、自信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村 BA”破圈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024-01-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眉山天府新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当前住房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房价高涨,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在此背景下,202382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意见》进一步指出,将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作为试点,先行探索保障房建设,试点城市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以逐步总结推广,为全国范围内推进保障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文化》中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分析《意见》中推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举措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023-12-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2013年7月24日习大大在湖北考察民情时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我国将在46个重点城市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域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对垃圾分类采取相关措施的理由。

10 .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坚持因时因地制宜,支持条件好、优势突出的地区率先试点、以点带面,引导其他地区找准定位、协同增效。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