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下列诗句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②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0月16日,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深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在各自的优势上:天津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天津市发挥区位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京津冀市场规模扩容。

同时要把握重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抓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切实保障北京市场供应,抓好雄安新区市场体系建设,从而带动区域市场一体化。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举措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4年武清区联合京冀两地,以传承“通武廊”三地同出一脉的运河文化为主线,策划通武廊文化和旅游交流季暨第二届运河文化节。

武清区作为今年“通武廊”的轮值方,全年将组织文化互通、游玩互赏、产业互融等活动。通过设置特色农产品街、非遗文创街,在“两馆一院”打造古诗词游园会、博物馆奇妙夜实景剧本杀等新玩法,用潮流元素,塑造年轻新业态旅游。此次活动,武清为社会奉献文化大餐的同时大大提升文旅产业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武清区在此次活动中的做法。
3 . 红彤彤的山楂果,经过清洗、切片、烘干等环节,变身为山楂片。一粒米既能“变身”为精米、香米,还能深加工为米糠油、谷维素等。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是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农民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2022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近25万亿元。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辩证否定,打破农业与工业界限
②不断发展规律,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
③立足农业特殊性,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④把握联系客观性,畅通城乡循环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4 .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充满希望的季节,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对其赞美。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白居易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贺知章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人间芳菲”“山寺桃花”的描写体现矛盾特殊性
②诗词作为主体的想象,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③诗人融合自然具象与心灵意象,在触类旁通中创新诗词表达
④体现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把握,源于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感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5-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1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材料二   2024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谈新质生产力,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龙年春节是联合国大会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后的首个新年。大红灯笼、中国结、剪纸福字等装饰布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喜庆幽默的川剧表演来到华盛顿,以中国红为基调的新衣披上了海牙的有轨电车,书法、剪纸、包饺子等文化游园项目在塞纳河畔隆重举办……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有联合国人士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需要春节精神的感召,需要龙所代表的力量、勇气和智慧等可贵品质。感谢中国和中国人民为联合国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春节走向全球化的原因,甲认为是春节的独特习俗,乙认为是春节蕴含的价值理念。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知识阐明理由。
7 . 2024 年3月15日,证监会集中发布四项“两强两严”政策文件,涉及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监管、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这批政策文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积极回应市场关切,释放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信号,着力稳信心、稳预期。这启示我们(     
①要勇于正视矛盾,并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住主要矛盾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2024年两会的胜利闭幕,最新的两会热词也跃然于大众面前。

材料一   热词——新质生产力

为打造科创新高地,浙江“向新而行”。浙江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第二次修订;省政府立刻加强对科学技术进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完善政企研多方协同的转化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2024年省两会期间,浙江各地政协委员就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材料二   热词——新三样

中国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主要从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我国出口产品从“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到“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变化,映射出我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产业转移“承接者”到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蜕变。“老三样”,主要依托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成本优势,走的是承接产业转移的路线;“新三样”供给的是创新的产品、先进的理念。二者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虽不相同,但同样值得看重。“新三样”领跑全球的同时,“老三样”也在转型升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浙江“向新而行”是我国政治制度优势的显著体现。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变化发展。
2024-05-12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23年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

材料二   2023年是商务部定位的“消费提振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在最近几个月出现比较大幅度的扩张,有效带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在服务业持续向好、传统消费旺季带动消费场景更为丰富、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持续好转、促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有所缓和等多项利好因素推动下,加上岁末年初传统消费旺季来临,预计年内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稳步恢复态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发挥消费有效带动作用就能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的社会革命要面对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独有难题和艰巨使命叠加。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百多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指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将“纪律”单列一章,注重自身建设,为完成社会革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党的八大强调,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党的十四大提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和建设取得胜利”。一百多年征程既是一部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如何理解“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

材料四   2023年是中国电影强劲复苏的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全球电影总票房的28%左右。以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十强来看,国产电影着力表现时代变革中的人与事,让文化基因融入时代脉搏,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价值观与当下联结,贴合当下观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让观众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一部好电影,要有高票房,就要讲好故事,而讲好故事除了要使用先进的专业技术之外,还要能沉下心来在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挖掘电影内容,体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国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流量纵横的网络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4)运用矛盾的观点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电影应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4-05-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一项民俗,燃放烟花在中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早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放鞭炮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凝结着人们的文化情怀和民族情感。但是燃放烟花爆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2024年春节前夕,烟花爆竹是禁是放,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声,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规定应予修改。在此大背景下,大多数地方保持“禁放”政策不变,一些地方松绑“禁改限”,一些地方“限改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所说的“不合法”,指的是“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而非“全面放开”,不加任何限制。因为根据现有法律,在一些情况下是允许地方政府在烟花燃放的区域、时间、种类上作出限制性规定的。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看待春节烟花爆竹燃放问题。
(2)有人认为:只有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才能增添节日气氛。有些地方节日喜庆氛围浓郁,所以这些政府调整了“禁燃令”。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判断该推理的结构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可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