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辽宁省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14个,乡镇(街道)矛盾调解中心1356个,16265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了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全覆盖。沈阳市以“矛盾直排、安全直护、服务直达”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打破业务壁垒,协同分析研判,统合重复职能,2023年共受理纠纷74.3万件,办结70万件,办结率94.3%;大连市甘井子区打造“甘心调”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大数据+矛盾风险多元化解”为引领,把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平台、载体、队伍等统筹起来,实现“一网通管”的融合联动治理新模式;盘锦市设立网格“街长制”,积极打造“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专家和老战士)基层调解员队伍,吸纳2300余名“五老”志愿者、580名心理咨询师、348名法律工作者参与村(居)议事和矛盾纠纷调解,带动多元力量充分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材料二   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就此从浙江走向全国。近年来,从枫桥经验在浙江的创新实践到全国各地的落地生根,从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明溪县“侨乡枫桥”解决工作法,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对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围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条理清晰,逻辑合理;③学科术语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4-01-12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如何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顺利举办一场全球性体育赛事,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难题。而北京冬奥组委早在东京奥运会开始期间就派出观察团全程观摩学习“东京经验”。当然,相对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的会期更短,人员、地点更集中,中国将主要在疫情控制平衡、社会互动和赛事日程规划等与中国相同或相近的问题上寻求东京经验,同时结合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情况进行政策优化和措施改进。考虑到目前中国国内多地疫情波动的情况,北京冬奥会将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在保证赛程顺利进行的同时,重点保证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保证全体参会者的安全。

材料二   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加入了“更团结”一词,强调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时期团结一致的必要性。通过体育来鼓励全球更加团结,反映了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全球体育界,乃至全世界民众,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时的共同心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中国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划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的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2)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相关知识,阐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12-2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同根同源,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在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福建既有天然优势,也担负重要使命。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坚持因时因地制宜,支持条件好、优势突出的地区率先试点、以点带面,引导其他地区找准定位、协同增效。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为什么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发展。


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角度,综合运用学科内容对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023-03-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材料一   顶层设计引领发展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推进旅游与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工业、农业、中医药等领域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目的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推进旅游现代化建设,中部地区完善旅游业体系,西部地区发挥自然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东北地区突出冰雪、生态旅游特色。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中“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旅游业在“十四五”期间相关规划的合理性。

材料二   利好政策助力恢复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恢复及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相关工作部署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帮助旅游业渡过难关,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休闲的需求,国家各部委密集出台扶持政策。例如,《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关于支持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关于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做好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导游队伍稳定相关工作事项的通知》等。2022年10月7日,同程旅行发布《2022“十一”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显示,全国各大城市旅行消费达疫情以来活跃峰值。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各部委密集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旅游业恢复及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地方特色赋能旅游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繁荣向好,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旅游业纷纷加快创新求存和迭代升级的步伐,地方特色文化赋能正在成为旅游经济的附加值。舟山立足海岛资源特色,以文塑旅、文旅融合,打造“舟山群岛·中国海上花园城市”整体品牌,擦亮“十大海洋文化名片”,构建舟山“十大海洋文化地标”,提高旅游治理能力,推动了海岛旅游城市建设。


(3)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当前旅游业加快迭代升级的认识。
2023-02-18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百年奋斗形成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其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推进这项伟大事业,根本上要(     
A.坚持伟大梦想B.进行伟大斗争C.建设伟大工程
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中的名言体现了唯物史观的道理有:物质生活资料的______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____决定上层建筑。
3.“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非独谓府库盈、仓廪实也。”意思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富裕,不单指国库充盈、粮仓充足,还指人民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思想,坚持(     
A.共同富裕B.物质、精神文明相协调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和平发展
4.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B.社会发展实际
C.国家发展需要D.党的领导地位
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一,从唯物史观来说,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______者,是社会历史的______
体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____________
6.二十大召开期间,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位国际记者问: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这是否意味着有意向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出口到国外?
假如你是新闻发言人,请你从中国的外交的角度,向记者们介绍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回答上述记者的问题。
7.一般认为,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代表一种较高的发展水平,如从传统农业化走向工业化、城镇化、科技化、信息化等,是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从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知识链接: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2023-01-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3日,在空间站组合体由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两舱"一"字构型转变为两船"L"构型的基础上,梦天实验舱在成功发射和对接后,又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空间站"一"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国航天事业在科学技术落后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困难情况下起步,从研制导弹和探空火箭起步,推动我国航天技术由"跟跑"向"并跑""领跑"发展。我国的空间站建借鉴国外空间站的设计理念及经验教训外,更突出强调多舱段航天器的系统统一,以实现在适度规模条件下取得更高的研制效益和更高效率的资源利用。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阐述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的原因所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会议就绿色发展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立足我国国情,探究我国减贫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减贫理论,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理论最新成果。

材料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直面全球生态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经验总结,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新路径,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反贫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10 . 材料一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十九大报告(2017年10月18日)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0月29日)


(1)指出上列两段文字对当今世界所做分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样是对当今世界的分析,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表述有所变化。运用哲学知识,说明这种表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11-29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政治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