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材料一   一幕幕难忘场景,一次次关键指引,一项项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体现的哲学方法论
2017年2月: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要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不放松
2023 年5月: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2023年11月: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流域和区域, 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关系,提高京津冀地区的防洪能力
2024年2月: 推动京津冀发展, 要兜牢民生底线, 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
(1)根据材料一,分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材料二   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平津战役纪念馆,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2)运用两种创新思维方法,谈谈如何传承红色文化。(要求:思维方法和具体做法相对应。)
2024-04-05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时政热点专练——2月时政热点专练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训练、互联网营销、无人机装调检修、健康与社会照护……近年来,越来越多新职业进入人们的视野。新职业接连涌现、站上更高舞台,本身就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的出现,折射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的兴起,背后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碳排放管理员队伍壮大,反映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每一个新职业的诞生,都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人们的生活需要紧密相连。从“老”职业望向新职业,变化的是技能,不变的是精神。当前,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跨界集成、产业集群协作的势头更加明显,相比一些“单打一”“一招鲜”的传统技艺,许多新职业技能人才须练就“十八般武艺”。然而,从许多新职业技能人才身上,同样能照见老一辈技能大师的匠心与努力。练就新技能并非一日之功,仍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之以恒、砥砺付出,方能创造更多精彩。

从“老”职业望向新职业,变化的是技能,不变的是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社会中,“调解”“说理”“评理”等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追求和谐、和平、和睦、祥和“礼治秩序”的社会理想。采取官府调解、官批民调、民间调解等方式消弭矛盾,把依法调解和依礼调解贯通在一起,实现“无讼”“息讼”“德化”与“和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不懈的追求。

20世纪60年代初,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70年代末,枫桥人率先在全国开展对“四类分子”评审“摘帽”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枫桥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办法,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90年代末以来,针对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枫桥经验”发源地创设了“四前四早工作法”“矛盾化解五分法"等,有效地就地预防和化解了矛盾。这些做法都体现了“评理”“说理”“调解”这种传统治理理念和方式在现代的运用和其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从乡村拓展到社区、网络等新空间,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阐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等关键字,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文化价值写出你的感想。
要求:不得抄袭给定材料;字数100字左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辽宁省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14个,乡镇(街道)矛盾调解中心1356个,16265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了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全覆盖。沈阳市以“矛盾直排、安全直护、服务直达”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打破业务壁垒,协同分析研判,统合重复职能,2023年共受理纠纷74.3万件,办结70万件,办结率94.3%;大连市甘井子区打造“甘心调”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大数据+矛盾风险多元化解”为引领,把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平台、载体、队伍等统筹起来,实现“一网通管”的融合联动治理新模式;盘锦市设立网格“街长制”,积极打造“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专家和老战士)基层调解员队伍,吸纳2300余名“五老”志愿者、580名心理咨询师、348名法律工作者参与村(居)议事和矛盾纠纷调解,带动多元力量充分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材料二   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就此从浙江走向全国。近年来,从枫桥经验在浙江的创新实践到全国各地的落地生根,从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明溪县“侨乡枫桥”解决工作法,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对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围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条理清晰,逻辑合理;③学科术语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讲好中国故事】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地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第一人”,在各种场合讲中外听得懂、听得清、有共鸣、有实效的好故事。瀛台夜话,让美国领导人了解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等都失败后作出的正确历史选择,加深中美理解。巴黎演讲,和法国朋友重温拿破仑的名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了解今日中国,展望未来“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促进东西方了解。蒙古讲话,与邻居交心:“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引起广泛共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必然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当代青年文化自信”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标题补充完整,紧扣主题,结合材料,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200个左右。
2023-11-21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之哲学与文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首先产生在西方,最初是英国,然后从西欧到北美,再向世界各个地区传播。近代以来,很多中国人把现代化理解为西方化,要搞全盘西化。从两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是搞洋务运动,提倡以军事现代化来救国,后来又提倡工业、商业的现代化以及教育的现代化等。中国人一直在苦苦寻找现代化的路径。

现代化进程有一般规律,更有基于一国实际的特殊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知识,以“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7-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高三第一次稳派大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现代化的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运用“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现代化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3-05-12更新 | 665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8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人民历经艰辛、不懈探索开辟出的新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

西方近代化历程伴随着环境污染、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近几十年来,又通过把重污染、高消耗的低端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和资源压力。我国没有照搬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而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将眼前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结合起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向世界郑重承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充分彰显了大国的担当与胸怀。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努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及其意义。
(2)有同学根据上述材料得出“只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实现。”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用“正确运用判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的奋斗,离不开精神的支撑。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以“赓续民族精神,矢志团结奋斗”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出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3-28更新 | 431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07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核心考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设塑造了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思想精髓,它不断怀疑、批判一切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元素。经过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为全世界提供了先进的思想理念,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着中国的智慧哲思。这些思想理念不仅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还为全球性的发展困境、反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等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这既是满足国内人民群众所求所需的精神力量,也为世界新格局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拟两条宣传标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2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恰逢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刻,处处体现出中华“和”文化的美妙,彰显着“更团结”的力量。当春节与冬奥会相遇,世界更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魅力,从团圆、团结中获取开创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冬奥会期间,丰盛的中国传统美食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为奥运参与者提供十分特别的难忘体验。在既古老又现代的北京,融合春节、民俗、冬奥元素的城市景观随处可见。在以四合院理念设计建设的冬奥村内,饺子等春节美食和装有福字,春联、灯笼的“春节礼包”,让运动员们感受到“过大年”的乐趣。

中华“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与“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高度契合,都代表着人类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愿景。中华“和”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汇相融,共同奏出世界和谐乐章,更加彰显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


(1)中华“和”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共同奏出世界和谐乐章。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和”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汇相融的时代价值。
(3)某校开展“为奥运喝彩,我为冬奥写对联”活动,请你拟写两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