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足蒸著土气,背灼炎天光”……描述劳动场面,歌颂劳动者的名言佳句大量充斥于古代诗词歌赋中。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历史,没有劳动,一切伟大梦想也就无从谈起。劳动文化以及其所蕴含的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伟大精神几千年来哺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

有人认为,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种观点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出不正确的价值观。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学生的成长必修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批驳“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一观点。
2024-04-1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如何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顺利举办一场全球性体育赛事,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难题。而北京冬奥组委早在东京奥运会开始期间就派出观察团全程观摩学习“东京经验”。当然,相对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的会期更短,人员、地点更集中,中国将主要在疫情控制平衡、社会互动和赛事日程规划等与中国相同或相近的问题上寻求东京经验,同时结合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情况进行政策优化和措施改进。考虑到目前中国国内多地疫情波动的情况,北京冬奥会将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在保证赛程顺利进行的同时,重点保证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保证全体参会者的安全。

材料二   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加入了“更团结”一词,强调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时期团结一致的必要性。通过体育来鼓励全球更加团结,反映了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全球体育界,乃至全世界民众,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时的共同心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中国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划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的依据。
3 . 下面漫画《只顾一头》,启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     )

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利用规律
③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看待问题
④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式现代化寓于现代化道路之中,并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出来
②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国家提供选择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③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指导下分析现代化共性,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把握中国式的现代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理解现代化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此,某校高三学生开展“数字乡村赋能乡村发展”宣传月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互联网+农业”模式


材料二       

某地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做法

紧密结合地区气候、土壤等环境特点和优势,选准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高原种植业、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建设农牧业环境智能化监控,建立农牧业生产投入品和产品的电子追溯监管体系。

积极创造条件,将互联网、数字化知识和现代经营技能纳入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牧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牧民。

启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将青海的优质产品资源、环境资源、旅游资源纳入电商体系,促进农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说明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的意义。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某地做法对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启示。
2023-04-27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2)有观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证明人类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发展的特点”对此加以评析。
2023-02-1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域中牟等县市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2023-02-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青藏高原高寒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藏家百姓高原特色的烹饪炊具。解放前,藏家百姓使用的炊具大部分是陶制品,其他材质的炊具非常少见。上世纪80年代,铝制锅具已普遍使用,高压锅开始进入群众生活。现在,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适合高原的压力蒸煮锅、压力炒锅已经在藏家百姓中推广。藏家百姓烹饪炊具的变迁体现了(     
A.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成为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缩影和动力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意味着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承载着我国广大少数民族优秀饮食文化
D.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折射出藏家百姓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9 .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百年奋斗形成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其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推进这项伟大事业,根本上要(     
A.坚持伟大梦想B.进行伟大斗争C.建设伟大工程
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中的名言体现了唯物史观的道理有:物质生活资料的______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____决定上层建筑。
3.“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非独谓府库盈、仓廪实也。”意思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富裕,不单指国库充盈、粮仓充足,还指人民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思想,坚持(     
A.共同富裕B.物质、精神文明相协调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和平发展
4.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B.社会发展实际
C.国家发展需要D.党的领导地位
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一,从唯物史观来说,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______者,是社会历史的______
体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____________
6.二十大召开期间,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位国际记者问: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这是否意味着有意向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出口到国外?
假如你是新闻发言人,请你从中国的外交的角度,向记者们介绍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回答上述记者的问题。
7.一般认为,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代表一种较高的发展水平,如从传统农业化走向工业化、城镇化、科技化、信息化等,是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从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知识链接: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2023-01-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望党的奋斗历程,一个彪炳千秋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人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这是一条基于中国经济社会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世界发展趋势、人类文明进程,形成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蕴含鲜明特点、彰显显著优势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深度结合的结果,具有显著的普遍价值和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可能、为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话语范式提供了新表达、为开创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