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辩证否定的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与文艺界有识之士共商文艺繁荣发展大计。他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
材料二: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热爱和熟知了解,缺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就丢失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要立足新的实践,对传统文化作出合乎逻辑合乎实际的新阐释,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必须乐人民所乐,忧人民所忧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8-03-0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口岸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选修)试题
2 . 随着5G网络规模化商用,全球针对6G研发的战略布局已全面展开。目前,6G移动通信处于孕育的初期,6G具备怎样的能力?相比5G又会带来哪些变革?各方众说纷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6G时代是改变世界的时代,6G的愿景美好,但实现之路困难重重。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将不完善的地方
②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③对同一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④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获得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现行宪法也迎来了第五次修改。

材料一:本次修改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体现了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宪法法律发展规律,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本次修宪的合理性。

材料二:本次修宪坚持“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对各方面普遍要求修改、实践证明成熟、具有广泛共识、需要在宪法上予以体现和规范、非改不可的,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对不成熟、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不作修改;对可改可不改、可以通过有关法律或者宪法解释予以明确的,原则上不作修改,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修宪原则的理解。
2018-12-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型基础设施的特征,科学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传统基础设施基本上是物理空间的实体,主要以列车(轨道)、汽车(公路)、飞机(航线)等硬件为依托,以人员、物品为传输对象。新型基础设施则主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据、物品为传输对象,既包括高端芯片、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硬件设施,又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软件、应用软件等软件设施。因此,新型基础设施是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有效连接、协同和升级。

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广泛运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能够给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行业赋予更多更新发展动能,有力提升了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商业生态,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界各国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虽有不同的理解,但都认为是经济发展、环境以及社会之间的平衡。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哲理有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④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其评价也不同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6 . 在人工光合作用制取氢气过程中,助催化剂至关重要。过去主要用稀有金属铂、金等材料做助催化剂,价格昂贵。南京理工大学张侃教授等通过缺陷诱导的外延生长法,首次合成出了硫化镉、硫化钼异质结构光催化剂,保证了人工光合制氢的高效率,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推进了氢能源工业化生产步伐。从哲学角度看,这一成功
①做到了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推动了技术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表明研究理念的创新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④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材料一: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江苏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6年以来,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材料二:无论新科技革命的前景多么诱人,它所伴生的风险都不可轻忽。防范风险,需要分外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机器换人热潮,在目前还未见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深化,分工细化,还可能反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当下从事重复性、常规性、高危性工作的员工,最有可能在人机竞赛中被替代出局。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效应是多重的,许多未知的世界还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争论的议题还有待实践去深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企业“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2)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新技术革命?
8 .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医学奖。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提出用乙醇低温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1972年,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东晋葛洪《肘后方》启发,提出用乙醇低温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经过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获得成功。其成功在于:
①正确把握了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             
②坚信事物发展是自然发生的
③对不合理的内容要既克服又保留             
④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这一发现为医学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屠呦呦的发现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7-05-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