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简称湖南一师)有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里更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走出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一大批革命先辈。徐特立同志曾为湖南一师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这成为该校的校风。所谓“实事求是”,即必须要尊重规律,与实际相联系,而不是不可实行的高谈空论;所谓“不自以为是”,就是不能从主观出发,缺乏反省,应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多年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直在发扬“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良好校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许多人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借以鞭策、教育自己。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的哲学知识,以“成长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题,写一篇评论。(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规范使用学科术语,150字左右。)
2024-05-12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林占熺为代表的我国菌草技术科研团队,经过长期不懈奋斗,研究开发了一系列菌草技术成果并加以推广,为我国脱贫攻坚和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30多年来,以林占熺为代表的科研团队不忘初心,一直活跃在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区,开展菌草生态治理和扶贫开发,沙漠荒滩、黄土高坡、青藏高原、海边风口,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经过反复实验,不断摸索,科研团队已筛选、选育49种菌草,菌草技术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扩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饲料、菌物肥料、菌草材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众多领域。目前,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6个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被誉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菌草技术成功后,引发了国际关注,成为了全球反贫困的“奇兵”。从南太平洋到非洲、拉美,许多人通过种菌草、种菇、养畜,摆脱了贫困。截至目前,林占熺和团队已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菌草技术骨干1.2万余人,培养菌草专业留学生24人,他们把菌草技术翻译成18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菌草技术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2)以林占熺为代表的菌草技术科研团队在奉献中书写了人生华章。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请你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4-05-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衡水金卷·先享题】2024年新高考政治模拟卷(广西专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进行了180多年的持续奋斗。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主题,其内涵不同于建国初期提出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一体建设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是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面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约束趋紧等新问题,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胸怀天下,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正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凝聚起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伟力。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2)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中国式现代化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请围绕这一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撰写宣传提纲。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至少三个维度,字数150字左右。
2024-05-12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三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定历史自信

◆传承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是百年党史教科书中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篇章之一,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延安时期,我们党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也因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而成为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的红色灯塔。

202210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1)延安成为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的红色灯塔。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青年使命担当

20221231日,习近平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广大青年应如何厚植家国情怀,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3)结合材料,就新时代青年如何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提建议并从哲学角度说明理由。
2024-05-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衡水金卷·先享题】2024年新高考政治模拟卷(贵州专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决定》,授予马晓丽等10名同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授予常富东等380名同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潜心从事果树栽培研究和示范推广,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68766万元;带头建设养殖基地、林果基地,村集体收入超过430万元;探索多元化就业创业模式,助力2700多名残疾人就业致富……被表彰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政治坚定、志在“三农”、群众认可、实绩突出,是奋斗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先进青年典型代表,他们在乡村发展第一线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在乡村治理最前沿甘于奉献、担当作为,在乡村建设新天地练就本领、热情服务,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榜样。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2024-05-11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二)-高中政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进行了180多年的持续奋斗。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主题,其内涵不同于建国初期提出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一体建设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是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面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约束趋紧等新问题,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胸怀天下,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正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凝聚起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伟力。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2024-05-10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9(1)题 哲学部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23日,金秋江南,钱塘江畔,杭州第19届亚运会盛大开幕。

亚运会赛场体育健儿用青春诠释责任担当

为国争光、顽强拼搏,是体育健儿的共同信念,是屡创佳绩的精神源泉;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是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也是赛场外全体体育人团结协作的如磐初心。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中,邹佳琪、邱秀萍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杭州亚运会首枚金牌。两名运动员布满厚茧的双手,被她们笑喻为“荣誉的象征”,尽管她们说得轻描淡写,但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金牌的来之不易。一代代体育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怕苦、不怕累,只为让五星红旗在赛场高高飘扬、让《义勇军进行曲》在赛场雄壮奏响。一枚枚奖牌,一次次突破,中国体育健儿们将训练时的每一滴汗水,凝聚成站上赛场时的拼搏力量,唤起赛场内外观众强烈的自豪感、自信心,让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华儿女心中回荡。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体育健儿们是怎样用青春诠释责任担当的。
2024-05-1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19(1)题 哲学部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雪经济蕴含蓬勃生机,能够释放消费新动能。找准突破口,统筹资源、多措并举,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才能把握机遇,切实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融合创新,打造更丰富的冰雪消费业态和场景,满足市场需求;优化服务,及时补足冰雪产业链短板,回应升级期待;挖掘潜力,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红利。真正从游客消费体验出发,创新项目玩法,体现独特创意,更好展现冰雪文化魅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走进冰雪世界,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着眼未来,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激发相关经营主体活力,拓展冰雪产业发展空间。

冰雪经济,未来可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当越来越多地方找准发展冰雪经济的发力点,越来越多人亲近冰雪、感受冰雪、参与冰雪休闲旅游,“冷资源”一定能生成“热经济”,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找准突破口,统筹资源、多措并举,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才能把握机遇,切实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与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5-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19(1)题 哲学部分
2024·北京海淀·二模

9 . 以调频促同频,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在物理学中,频道又称信道,是信号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通道,频道不同,传输的信号就不一样。同频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声波在频率上相同,从而产生共振现象。

人与人的“频道”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判断就不一样。在人际关系和社交领域,同频通常指的是人们之间在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或行为上有共同点,能够相互理解和共鸣。因此,小到个人生活相处,大到国家社会发展,都需要“以调频促同频”。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为什么要“以调频促同频”。
2024-05-10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曲周县,曾经近40%耕地都是盐碱地。“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听楼声响,不见粮归仓”是历史上曲周的真实写照。1973年,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们来到曲周,开始了治理盐碱的战斗。他们查阅大量文献,寻访地方干部群众,对盐碱地的土壤和水质进行化验,摸清了当地地下水盐运动规律,总结出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水盐运动”理论,提出了从地下碱水入手,以“浅井深沟”为主体,农林水并举的综合治理方案。经过不懈奋斗,到1980年代末,曲周28万亩盐碱地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全县粮食单产由1972年的每亩73公斤增加到1988年的每亩237公斤。同时,旱涝碱咸治理成果走出曲周,推动了我国涉及3.8亿人口、4.7亿亩耕地的低产田治理。

进入21世纪,曲周人民又面临水资源紧张、农业生产资源环境代价大等难题。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又来到曲周。他们在乡村建起“科技小院”,聚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同时开展成果普及和转化;他们对农民进行培训,让他们会用无人机,也会直播带货。自2009年以来,曲周 科技小院研究、引进25项关键技术,使全县40多万亩小麦玉米每年增产2000万公斤,农民增加收入4000万元以上。“科技小院”的核心理念是:实和思。实是头顶帽子下地,首先成为农民;思是把农民的田地放在自己心里。在科技小院,学生是研究生,要搞研究、写论文;也是老师,要给农民讲课;还是技术员,要下田指导农民。曾经寡言内向的学生,如今面对几百个老乡能自信大方地讲两小时;有的学生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洗衣做饭样样精通,惊呆了来探望的父母。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如何推进盐碱地治理的?
(2)“科技小院”师生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典范,结合材料并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 对此加以说明。
(3)班级将召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主题班会,请你写两条发言提纲。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