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上映,引起了强烈反响,网友们纷纷发表感言。

冲浪少年:影片深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从开国大典红旗升起、原子弹爆炸、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再到女飞行员成功护航国庆阅兵,将祖国的发展通过7个动人的故事呈现于屏幕上,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

空山新雨:这部影片描述的不仅是7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刻画在这些成就背后,推动这些改变发生的中国人。国家每一项巨大成就的取得都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不得不说,是亿万人民共同开创了我们祖国的美好未来。

阳光女孩:《我和我的祖国》激发了我内心深深的自豪感,它增强了我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并激励我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谈谈你对网友的电影观后感的理解。
2 . 漫画《“高”度重视》(作者:于昌伟)意在提示我们(        )

①观察事物要仔细②安全意识要提高
③群众观念要到位④工作方法要对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16更新 | 4728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潜江市文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政治试题
3 .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一切财富创造的源泉             ④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③
2021-05-27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政治试题
4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实现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既定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此必须继续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等措施。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矛盾着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意识可以促进脱贫工作的开展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2021-04-27更新 | 207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6届湖北武汉二中高三下学期2月调考政治试卷
5 . 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谋发展,做到回应人民期待、解答人民关切。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成果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下列能够恰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③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 .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这些富有创见的主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情,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③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1-21更新 | 15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律相继出台,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对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权利的保护要求更加迫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编幕民法典作为重大立法任务,民法典立法大幕开启。民法典编幕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大到国家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小到高空抛物、“套路货”、霸座、手机APP收集信息、网络虚拟财产等,几乎所有民事权利保护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编撰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标识,要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还需要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和实施,始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和实施,始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分析说明。

◆社会制度创新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
2021-01-1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政治试题

8 .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时间

编纂过程

1954年

第一次编纂民法典工作,随着“整风”“反右”运动兴起而中止。

1962年

第二次编纂民法典工作,被“文化大革命”所中断。

1979年

第三次编纂民法典工作,最后因条件尚不够成熟也未能成功。

2015年后

第四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2017年3月,《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2018年5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这也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明确禁止高利放贷……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修典,不止于立法,更在于法之必行。全社会要掀起学习民法典的热潮,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1)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相关知识,阐述我国通过并施行民法典的必要性。
2021-01-01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政治试题
9 .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地区不断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做足绿色发展文章,走出一条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生态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农民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从哲学角度看,当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当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③坚持以人为本,把脱贫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④坚持实事求是,依据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引用“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来谈如何实现“黄河宁,天下平”。以下古语蕴含哲理与治理黄河要求一一致的是(       
A.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B.道经坦途常遇覆,慎迈危辙则常安
C.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
D.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