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双选)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30处提到“人民”,有18处提到“群众”,有35处提到“保障”,近30次提到“就业”,这些字眼无不体现着国家对人民的情感、人民在国家心中的分量、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这样做的依据是(       
A.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群众观点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

2 . 八月的重庆山火牵动着亿万国人心弦。而今,山火褪去,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依旧在脑海闪现。这场山火让我们见证了英雄精神和人民力量,这份精神和力量来自消防官兵的忠于职守,来自摩托“骑士”的一呼百应,来自志愿者的勇往直前,更来自每一个平凡人的温暖守护。“面前是漫天山火,身后是万家灯火。”这个场景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最美逆行者是他们的标签,火情就是命令,勇敢逆行是他们的日常,他们就是中国消防员!重庆5000余名市区两级应急局专业救援队、森林消防、武警部队、消防救援及当地干部群众第一时间逆行奔赴,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逆火而行。山火扑灭后,北碚消防仍然坚守岗位,防止一切复燃的可能性,为人民和山城坚守到底。在这场与山火的较量中,重庆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我们看到了兄弟的驰援、手足的深情、血脉的相连。你为我们拼过命,我们想说“谢谢你”。千里驰援的灭火英雄们离开那天,重庆当地群众夹道送别,硬核投喂、敬礼致意,这是发自重庆人心底的谢意。向他们致敬——向勇敢灭火的消防官兵,向运送物资的摩托“骑士”,向每一个志愿者,他们是山火逆行者,更是家国守卫人。


(1)“面前是漫天山火,身后是万家灯火。”生动诠释了在灾难面前,我们从不孤单。结合材料,请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分析消防官兵以及灭火群众在火灾面前的英勇表现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农业领域科研与生产需求脱节、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三个突出问题,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使其在完成知识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科技小院模式让懂农业、会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业专业人才走进乡村,与农民一起生活和工作,帮助农民改良技术、发家致富,引领乡村振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百姓家,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能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一线,科研能力、专业素质等得到全面提升。同时,科技小院以土地做黑板,把作物当教材,改变了农民的种植理念,培养了大量懂科技的新型农民。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寄语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1)科技小院为什么行?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工作者是如何以人民为中心的。
4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民族复兴,教育先行。2023年9月10日是第三十九个教师节,这是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应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表明(     
①人民教师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伟大抗疫精神是在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和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孕育形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艰苦拼搏谱写出来的。正因为已经做到了,我们的精神更加生机勃勃;正因为已经做好了,我们的精神更加昂扬向上。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抗击疫情的主体力量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④价值观决定着抗疫的进程及成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近年来,各地推出一系列掷地有声、群众叫好的扎实举措,一系列城市治理难题得以破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了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将“人”放在城市治理的中心位置。这启示我们(       
①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②衡量城市建设好坏,应该以经济增长速度为评判标准
③要发挥干部的领导作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评价考核机制
④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城市治理中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6月30日全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指出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小康,也是文化的小康,文化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工作,抓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抓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文化资源,“以扶志促扶贫”,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文化下乡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文化在当地落地生根,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让文化扶贫更精准,让农民文化生活不留白;扶贫必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材料二       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令我们感动。中央宣传部在央视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柴生芳的先进事迹。她生前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副书记、县长。十几年来,她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始终把群众冷暖、百姓疾苦放在心头,生活在群众中,工作在第一线,躬身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这是柴生芳摘录在日记本里、时刻警醒自己的“为官之道”。字里行间,流淌着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体现出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她常说:干公事,民生是底线。所以,不遗余力推进各项民生工作的落实,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好“文化精准扶贫”。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柴生芳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3)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干公事,民生是底线。为官要不遗余力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依据。
2017-07-0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8 .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有发言权。习近平主席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北宋理学家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名言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引用。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张载名言内涵的社会现象是
A.今年4月和6月,一群大妈把广场舞跳到了巴黎和莫斯科
B.11月27日,文化部公布2015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入选名单
C.11月27日,首届纪念李小龙诞辰75周年功夫文化节在江苏南通开幕
D.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看,党和国家领导人之所以多次引用张载名言,是因为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符合全民的利益     
④党和国家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17-04-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10 . 鲁副部长在论坛上强调,信息服务的能力影响着民生的水平,我们愿与东盟各国携手,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从唯物史观角度看,鲁副部长这段话体现的方法论是
A.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D.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