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我们能从“创客”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是
①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   
②善于追问和思考,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勇于拼搏和超越,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   
④勤于实践和创造,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2016-11-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浏阳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在52年的历程中以改善生态、造福京津为己任,始终秉持艰苦奋斗、劳动光荣的价值追求,以坚韧不拔使命至上的顽强意志,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生理念,以求真务实、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了世界上最大人工林海的人间奇迹。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为新时期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能量,创造了新境界。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在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锤炼出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科学求实、爱岗敬业、使命至上”为核心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这种自觉行动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材料二塞罕坝人的治理经验,树立了生态文明的旗帜,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模式还可以推广。塞罕坝人创造的这个奇迹,不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大意义。塞罕坝模式走向世界后,将会创造出更多的荒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


(1)结合材料,运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塞罕坝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2)塞罕坝林场孕育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林场精神将进一步续写“绿色中国梦”。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3)请为塞罕坝模式走向世界后如何更好地结出硕果,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百年的科技奋斗史中,我国英才辈出,灿若繁星,众多著名科学家熠熠闪光,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景权就是其中之一。

1979年,喻景权毕业后被分配至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工作,开始从事蔬菜种植研究。真正走进农田以后,他发现在学校里学习的农业技术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于是,喻景权在1988年赴海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喻景权已在专业领域小有成就,许多国外知名企业向他发出邀请,并许诺其丰厚待遇,但他毅然选择回国,选择回到母校任教。回国后,他克服科研经费短缺的问题,开始了蔬菜抗逆高产调控领域的研究。他带着自己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解决了在设施低温弱光环境下瓜类蔬菜“坐瓜难”问题,明确了新型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降解农药残留的新途径,发明了多种调控蔬菜作物生长的调控剂等。这些研究成果解决了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让中国人的“菜篮子”更安全、更丰富,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最近10年,喻景权又将视角投向西部地区蔬菜种植问题。他带领学生深入西北戈壁,深入了解农户的技术需求,研发出SAS无土栽培技术、新型盐碱水淡化技术,帮助西部地区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解决蔬菜供应难题。


(1)喻景权科研之路的成功再次印证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真理。结合材料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说明喻景权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农业领域科研与生产需求脱节、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三个突出问题,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使其在完成知识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科技小院模式让懂农业、会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业专业人才走进乡村,与农民一起生活和工作,和农户们交流种植知识、种植技术,帮助农民改良技术、发家致富,引领乡村振兴。这些新型农业专业人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百姓家,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能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一线,其科研能力、专业素质等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科技小院以土地做黑板,把作物当教材,改变了农民的种植理念,培养了大量懂科技的新型农民。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寄语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科技小院的科技工作者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2)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故事对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