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在现实生活中,停车难是城市病,占车位的现象让有车位的业主屡屡陷入“有位不能停”的窘境。近期,某市一业主林某的私家车位被陈某长时间占用,由于长时间联系不上陈某,林某一气之下,直接雇叉车将占位轿车扔进河里,并称“这破车我也赔得起”。林某用“率性而为”的解决方式,为自己出了气,得到了不少看客的共鸣。然而,林某及叉车司机却被相关部门处理。该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私有车位是私产,跟房屋性质一样,为何对待强占车位之人与擅闯或强占个人房屋之人的惩罚措施有别?二是车位被占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占车位的人为什么基本没受到什么处罚?三是希望法律人士给出建议,当车位被占时,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六条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三十三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结合材料,运用民事权利与义务知识,对林某的言行进行评析。
2023-01-12更新 | 64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林某的私家车位被陈某长期占用,由于联系不上陈某,林某直接雇叉车将占位轿车扔进河里。林某“率性而为”的解决方式,得到了不少看客的共鸣,然而,林某及叉车司机却被相关部门处理。该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主要集中在:一是私有车位是私产,跟房屋性质一样,为何对待强占车位与擅闯或强占个人房屋的惩罚措施有别?二是车位被占现象普遍,占车位的人为什么基本没受到什么处罚?对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①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判断是否侵权应坚持法律标准
②权利的行使有界限,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③林某应通过法律手段,要求陈某承担排除妨碍的违约责任
④林某做法违反了物权法定原则,侵害了陈某的合法权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事优忧。互联网时代,既要发挥网络之“优”,又要预防网络之“忧”。

材料一   国务院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 以下是北京互联网法院所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原告为某演艺明星,被告王某为高中生。王某发布数篇网络信息,使用大量低俗、粗鄙的言论对原告进行侮辱谩骂。原告认为,虽其为明星,需容忍大众适当的评论甚至批评,但王某的恶意言论已经超出了原告应当克制、容忍的限度。故原告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被告王某主张,其发布相关信息系因听信网络中关于原告的“黑料”。最后审理法院在判决中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支持原告的法理依据以及该案作为典型案例的警示意义。

材料二   无论是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开通“@国务院 我来说”,分别从施政为民、激发活力、政府建设倾听网友意见、建议,还是人民网为全国六十多位书记省长、数千位地市县级党政正职官员专设领导留言板,亦或是全国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纷纷在门户网站开设网络问政平台,都充分说明网络监督方式已成常态。很多百姓关注的身边事,只要点点手机、敲敲键盘,就可直接与相关部门沟通对话。 当然,也有极个别地方出现了网友留言得不到及时回复、网络留言信息不实甚至存在恶意诋毁、网络举报者个人信息因遭泄露而招致打击报复等情况。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党政部门应如何对待网络监督。

4 .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某班级围绕该主题进行学习时,搜集到以下案例。

【基本案情】

2020年6月至9月,李某将一款可以窃取安装者手机内照片的软件伪装成“颜值检测”软件,以此窃取安装者手机相册照片1751张,其中,含有人脸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1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2020年9月,李某又用虚拟币在该暗网论坛购买“社工库资料”,并将网盘链接分享到“业主交流”QQ群(150名成员)。2021年3月,公安机关将李某抓获。经查,该“社工库资料”存储于境外网盘,未查到有人下载使用,经去除无效数据、合并去重后,该“社工库资料”包含公民个人信息共计8100余万条。

【检察机关履职过程】

2021年5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李某非法获取并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且信息数量符合“情节特别严重”的规定,鉴于李某主观上没有出售牟利的目的,客观上未造成信息传播、扩散,且系初犯,自愿认罪认罚,8月10日,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以李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提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的量刑建议。

【人民法院审判过程】

庭审中,辩护人提出,本案未对涉案8100余万条信息的真实性核实确认,数量认定依据不足;被告人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利用黑客软件窃取照片的事实,还主动交代公安机关未掌握的在暗网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分享至QQ群的事实,对于该事实应当认定为自首。

公诉人答辩指出,司法鉴定机构去除无效信息,合并去重进行鉴定,鉴定出有效个人信息8100余万条,且公安机关抽样验证,能够确认涉案个人信息的真实性。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具有坦白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对其依法从宽处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该案办理过程是如何彰显司法公正的。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阐述该案给我们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游戏市场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打赏所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学生王某(16岁)于2021年12月被一款由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方,被告1)运营的游戏所吸引,未经同意擅自使用其姐姐(已成年)的身份证信息注册了游戏账号,并擅自将父母账户中的钱款转入自己的微信并向该账号充值。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间,王某向广东某科技有限公司(平台方,被告2)累计充值10万余元。王父发现后诉至法院,要求判令两被告退还全部游戏充值款10万余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法院应如何裁判王父的诉讼请求。

材料二   小张系成年人,为做生意向父亲老张借款10万元,在借条中承诺3年后归还。借款到期后,老张见小张生意红火,便要求小张还款。小张以父母有义务帮助扶持自己为由拒绝还款,并表示如果一定要还款则以后不照料老张的生活。老张无奈之下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假如你是人民调解员,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小张的做法和说法的不当之处,并给当事人提出两条解决纠纷的建议。
2023-07-29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题

6 . 上海浦东某小区同一单元的502室住户与楼上602室,因水管漏水发生矛盾,由于没有好好沟通,矛盾逐步升级,两家人从亲密邻里变得形同水火。后来502室住户使用了震楼器,急促的哒哒哒哒声传遍整栋楼,绝大部分住户被震楼器搅得寝食难安。这一震就是五年,直到当地媒体关注此事,经过当地居委会多次调解,震楼暗战才告一段落。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是什么样的血海深仇,让报复者甘原做出如此损人不利己的事来?说起来,地板渗水这样的事,只要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也是可以解决的。可是现实当中,这类居民纠纷往往因为公私边界不明晰,权责不明确,调解机制也不到位,让矛盾从鸡蛋壳上的缝隙,拖成横亘于邻里之间的巨壑。从当事人角度,如果得不到一个说法,那么我就自己来给你一个说法,文明社会的约束失效,必然导致丛林法则的手段胜出。

不让私刑滥用于邻里之间,不让丛林法则成为楼道里的规矩,全社会有必要探讨邻里纠纷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有效的调解、解决之道,管理部门也要想想更多更有效的办法。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邻里之间应当如何妥善处理相邻关系、解决邻里纠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