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9-03-18 3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喷(bó)       刻(qīng)   印(luò)   雨腥风(xuè)
B.新(cù)       吐(ǒu)       (nì)     唠唠叨叨(láo)
C.恐(xià)     臜(yān)     起(lūn)   插刀(lèi)
D.盘(héng)   (mèn)   铢(zhī)   如坐针(zhān)
2019-03-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下面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惦记   荣膺   战战兢兢   取义成仁
B.驳船   旗帜   千均之力   不屑置辨
C.海鸥   驾奴   妙手回春   无原无故
D.窝行   骋礼   异想天开   天伦之乐
2019-03-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B.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我们要继往开来,再接再厉,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C.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
D.自黄冈市教育局下发《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后,全市许多学校纷纷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其势头如雨后春笋
2018-06-24更新 | 1044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B.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C.小勇说他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2018-06-27更新 | 56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正粒子和一个反粒子,一个携带正能量,一个携带负能量。
②因为他们存在的时间极短而无法被检测到,所以将它们称为“虚粒子”
③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时空是分散的。
④这些虚粒子会凭空出现,存在极小的一段时间,然后因相互碰撞、结合而湮灭。
⑤在真空中,随时会凭空出现一对虚粒子对:
A.③⑤①④②B.④⑤①③②C.⑤④①③②D.②③⑤④①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6. 综合性学习。
“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是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倡议成立,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中小学校、政府部门、国际性公益组织、教育企业以及媒体组成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它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青少年间的理解与信任。
今年,香泉中学中请加入了“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将对全校学生做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宋生活的影响”的问卷调查,请你仿照示例,为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
例:你认为“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会有影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将与联盟中的外国会员学校进行一次交流活动,请仿照示例,向外国青少年朋友介绍中国的一处名胜古迹。
例:滕王阁,位于赣江边上,王勃为它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7. 古诗文默写。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人生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定风波》中由眼前的风雨联想到人生的坎坷,启迪我们面对人生风雨也要超然无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在遭遇挫折时,就应该有秋瑾在《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体现出来的勇气,把磨难当作一种人生历练。
2019-03-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宋史·范仲淹传》,完成后面的题目。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8.下面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古代官职调动中,“拜”指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窜:放逐、贬官。
B.南面而朝,表示对君王的尊敬。古代君王一般是坐北朝南,臣子是坐南朝北,表示臣服。
C.孤,顾也,顾望无所瞻见也,所以古代“孤”是指无母而孤,从没有无父而孤的说法。
D.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结党营私,在古代是有罪的。
9.对文中横线处句子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A.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B.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C.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D.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10.读完全文后,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年少就有大志,得知母亲为了养活他而改嫁,很感动而更加发愤读书。
B.范仲淹敢于直言进谏,为此先后得罪了太后和宰相,两次被贬官远调。
C.范仲淹被赦免还朝后,皇帝让他给宰相认个错,范仲淹不得已顿首认错。
D.范仲淹即使富贵了,还能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2)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2019-03-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名校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醉里挑灯看剑,醉,醉的是诗心剑胆。挑灯看剑,看的是人生长路,岁月风烟……醉里挑灯看剑,一夕就是百年。”读了网友的解读,请从炼字的角度,具体解读一下词人饱含在“醉里挑灯看剑”这一句里的思想感情。
13.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述军旅生活。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表明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B.下片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刻画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C.诗人通过创造雄奇的梦境,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情怀。
D.“可怜白发生”一句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这里的“可怜”有“让人怜悯”之意,表现了辛弃疾壮志难酬而极度消极的心境。
2019-03-1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于文岗的《面相与品相》,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赛,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语。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是“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可见:

(选自2018年4月5日《解放日报》)

14.阅读全文,说说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面相不能改变,但是品相可以改变,为了让品相好,我们应该多接受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
B.因为面相是天生的,不可改变,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更重视的不是面相,而是品相。
C.“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既适用于女性,也适用于男性,都是要告诫人要重视品相。
D.这篇议论文有针砭时弊的杂文性质,除了大量的事实论证外,还用了引用论证,很有说服力。
15.最后一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文章的题目“面相和品相”,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6.揣摩第④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17.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2019-03-1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王秋珍的《奶奶的玉簪子》,完成后面的题目。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①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说坏话,要宰相比干挖心来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骑上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②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2018年第7期《微型小说选刊》)

18.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不见簪子→爷爷寻找→______→田垄上找→菜地里找→______→找到簪子
19.小说以“奶奶的玉簪子”为题什么作用?
20.文中划线①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1.怎样理解文中划线②句玉簪子“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22.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2019-03-1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3. 名著导读。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1)以上文字出自______(国)作家______的作品《简·爱》。女主人公在______当家庭教师时认识并爱上了______先生,最后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2)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答出两点即可)并选出其中一点再从小说中举出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3-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4. 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背影》里的“父亲”吗?“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有时候为别人,那是付出;有时候为自己,那是成长。或许是身体的苦旅,或许是心灵的跋涉。


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85字形
30.85一般词语  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简明、连贯、得体
二、综合性学习
60.4文段综合
三、名句名篇默写
7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文言文阅读
8-110.4其他元代作家  人物传记类
五、诗歌鉴赏
12-130.4辛弃疾(1140-1207)  词
六、现代文阅读
14-170.4其他当代作家  杂文
18-220.4其他当代作家  小说
七、名著阅读
230.65夏洛蒂·勃朗特  名著导读
八、作文
240.4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