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 高二 阶段练习 2019-04-16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以下思想主张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D.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周代雅乐《大舞》,舞分六场,歌分六章,歌先代功绩,颂武王灭殷,平复南国等史事。这反映了雅乐
A.追思先辈丰功伟绩
B.政治色彩浓厚
C.适应了血缘政治发展需要
D.传承历史文化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周王是天下共主
B.大宗小宗不隶属
C.政权与族权结合
D.社会分工很明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材料说明
A.周公贤能不及武王
B.武王位于大宗地位
C.武王权力高度集中
D.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地盘,以后再按照宗法制传给下一代。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一变化反映了政治上
A.青铜器过于珍贵因此减少生产
B.铁器出现取代了青铜器的地位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D.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7.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艺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B.邑名C.爵号D.官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在周平王东迁后诸侯混战的初期,大多数国家势力均很弱小。大多数国家,甚至一些重要的国家如郑国、鲁国及卫国尚无常备军队,直到有战事时才发兵器给国人出战。由此可推断当时
A.郑国、鲁国无意争霸
B.战争规模一般比较小
C.周王中央集权尚较强
D.霸主控制了小国军事
2019-04-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
A.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
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
C.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
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
2017-04-18更新 | 1393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
A.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
B.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
C.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
D.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
2019-04-11更新 | 396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田里不鬻”的记载。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到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学者们认为春秋时期存在下列因素:群雄割据,战争频繁;国家掌控的商业奴隶极易逃亡;工商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这些因素的存在
A.导致了“工商食官”的瓦解B.削弱了各诸侯国的战斗力
C.预示着社会面临严重灾难D.加速了重农抑商政策出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荀子认为,如果人们加强农业生产,又节约开支,天就不能使人贫穷;如果人们荒废了农业生产而又奢侈浪费,天也不能使人们富裕。荀子这一主张
A.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B.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要求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以适应服役、纳税的需要。后世基本都有诸子均分家产的法令。该现象
A.表明宗法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体现了对私有产权的保护
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是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项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最能反映出铁的“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了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B.加速耕地的大规模开发
C.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D.促使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D.自由放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8.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古代农业生产尊重自然规律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9. 2018年12月5日,习近平访问葡萄牙时用“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16字中国古语为两国互信关系点赞。“这16字中国古语”体现的思想与先秦哪个学派思想更接近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天时求民主”,人主只有能“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A.已孕育了近代民主思想
B.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依据
C.天命权威转为君主专制
D.儒家希望假借天命制约统治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宗族观念的强化
D.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2019-04-01更新 | 36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2. 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在对天神“敬而远之”的前提下,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这一变化
A.推动儒学不断发展完善
B.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
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D.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