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期中 2021-11-19 1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提起两弹元勋航天英雄,大家都____,有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有以杨利伟为标志的航天员群体。可是,(     )。东风基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两弹一星的诞生地。身为大漠航天人的后代,作者熟悉自己的父辈——第一代航天人____的创业史,熟悉60多年来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也熟悉一代代航天人____的奋斗史,切身体会深藏于他们内心的丰盈与骄傲。她以40多万字左右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的情感经历、家庭生活和精神世界,真实再现了共和国航天发展史的印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了如指掌   筚路蓝缕   前赴后继
B.耳熟能详   艰苦卓绝   义无反顾
C.了如指掌   艰苦卓绝   义无反顾
D.耳熟能详   筚路蓝缕   前赴后继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家对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却知之甚少。他们默默奉献,隐身戈壁,是无名英雄
B.提起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大家却知之甚少。他们隐身戈壁,默默奉献,是无名英雄
C.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却容易被人们遗忘。他们是无名英雄,隐身戈壁,默默奉献
D.提起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大家却一无所知。他们隐于戈壁,勇于奉献,是无名英雄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以40多万字左右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的情感经历、家庭生活和精神世界
B.她的作品有40多万字,不但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而且刻画了他们的情感经历、精神世界和家庭生活
C.她以40多万字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家庭生活、情感经历和精神世界
D.她在40多万字左右的作品中,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和家庭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情感经历和精神世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庄子》是春秋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儒家经文,主要反映庄子在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思想。
C.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D.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修身方面,讲究不与人争的修持。
2021-11-12更新 | 3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是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具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神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教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又”“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全”;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咸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放,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与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有紧密的联系,它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C.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D.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C.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D.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B.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2020-11-15更新 | 195次组卷 | 5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①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②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③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④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朝                           彰:明显
B.乃以财物耶                    博: 多
C.昔秦惠王欲             伐:进攻
D.事自死                           觉:败露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况人之性命甚明珠             君子喻
B.皆不能此道求荣                    壹是皆修身为本
C.一年得,其数自多             不欲,勿施于人
D.规小得大失者也               不仁,如礼何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文章引用“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意在强调“多财”对贤者、愚者都有害。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2)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3)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
14.依据文章内容,为主为臣的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有何意义?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
2021-11-1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15. 阅读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作者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2)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3)请概括这首诗表达诗人哪些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