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二)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4-08 3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一个商业经济空前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的历史时期。包括粮食、蔬果、肉类等在内的各种饮食物资相对丰富,加之随着海外贸易往来的日益勃兴,饮食文化交流渐趋频繁,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饮食生活。

宋人王栐指出,赵宋立国时崇尚俭朴,少以金银等贵金属制作日常器用。承平日久,风气逐渐发生改变,神宗元丰年间,社会上不少人不顾谨身节用之道,“以惰为乐,以侈相骄”,日常饮食讲究精致细腻,“一人而兼数人之食,饮酒宴乐、游荡无度”,奢侈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官僚士大夫宴请宾客,酒必要国家内酒库所供,果肴追求远方珍异品种,食物讲究品类丰富。南宋时期,社会上一度风俗好奢,人情好胜,“竞尚华居,竞服靡衣,竞嗜珍馔,竞用美器”,同北宋初年清俭的社会风尚不可同日而语。

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有所警觉,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群体,以笔为器,以文为据,从各个角度进行劝诫和警示,力图使节俭饮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侈,恶之大也”。罗大经指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并从节俭“养德”“养寿”“养神”“养气”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以俭立名,以奢自败”,节俭是立德之根本,也作为评判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逐渐深入人心。吕蒙正出身贫寒,位及宰相之后讲求美食尤其喜食鸡舌汤。一日游赏后花园遥见墙角鸡毛堆积如山,随行者趁机提醒:“鸡一舌耳,相公一汤用几许舌?食汤凡几时?”吕蒙正幡然悔悟,自此不食鸡舌汤,并及时检省自身德行。南宋大臣李纲功勋卓著,但私藏颇丰,饮食生活奢靡,“每飨客,肴馔必至百品;遇出,则厨传数十担”,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世人认为他奢侈浪费过度,有德不配位之嫌。

时人认为帝王饮食习惯不仅事关个人德行修养,而且与国家治乱兴衰相关,以饮食节俭规谏帝王的现象相当普遍。北宋名臣范祖禹规劝帝王俭以养德,避免奢侈靡费。苏轼提出身为人君“广取以给用,不如节用以廉取之为易也”,倡导德行节俭。曾巩也有类似观点,在论及国用之时力倡节俭为先,认为“用之有节,则天下虽贫,其富易致也”。绍熙初年光宗即位,彭龟年上疏分析南迁以来面临的窘迫形势,强调国家之所以困乏,军民之所以穷悴,士大夫之所以骄堕,皆由一“侈”字起,“侈生于逸,逸生于豫,日益滋长,恐致蛊败”,规劝新帝戒奢从简。

名相寇准作风奢侈,子孙后代“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被作为奢侈败家的典型,成为士大夫自我反思和规劝教育后人的案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列举了诸多奢侈浪费而导致家道衰落的事例,明确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在劝诚后人谨守节俭之道,避免沉湎于奢侈浪费的生活风尚,这句话逐渐传播开来并成为后世宣扬节俭理念的警句名言。

总体来看,面对饮食奢侈浪费现象,宋代士大夫大力宣扬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努力营造“俭以养德”的社会氛围。经过不断的宣扬与倡导,广大民众逐渐接受“节俭为美”的德行规范。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信服遵循的至理名言,时至今日依然发人深省。

(摘编自纪昌兰《“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

材料二 实付款1分钱的汤勺,新人红包1元入手的柠檬茶,多重优惠券叠加后5元一斤的糖炒板栗……

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了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其精髓是说不,即对一切奢华铺张、刻意张扬、名牌崇拜说不,它着眼省钱,强调消费时机、性价比、使用率等。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它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力图以简约朴素的方式还原生活本真:消费上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真正做到能适可而止;不盲目攀比,不刻意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题中之义。尽管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需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建设方针。

践行新节俭主义,学校是勤俭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勤俭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在教材中增加勤俭教育的相关内容,组织力量开发勤俭教育的校本课程,给勤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留足课时;制定校园文明公约;教师要做节俭的楷模。作为第一任教师,父母也要着重培养勤俭持家的生活习惯,可结合自家特点,提炼和形成以勤俭为主题的家训文化,弘扬勤俭持家的美德。

青年,是最富于创造力的群体,可在最小消耗的条件下办成大事,如在消费生活中,可探索出聚餐出游AA、自己动手DIY,以及“滞后15个月”“百元周活动”“光盘行动”等方式。践行新节俭主义,贵在长期坚持和积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总之,践行新节俭主义,必须全员发力。各个主体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全员合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使“不想浪费、不能浪费、不敢浪费”蔚然成风。这样,新节俭主义才算是深入人心了。

(摘编自贺才乐《年轻人的“新节俭主义”火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还和德行有关,吕蒙正不食鸡舌汤,便是意识到自己奢侈的生活于德行有亏。
B.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逸豫的心态,所以士大夫常以饮食节俭加以规谏。
C.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物质不再短缺的情况下,它重新成为了青年群体的消费价值观念。
D.新节俭主义强调根据自己的真实需要,以俭朴的方式消费,还原生活的本真,而非盲目的、冲动的、感性的消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社会经济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奢侈浪费现象严重,饮食宴乐,讲究精致细腻,游荡无度。
B.面对奢侈浪费的现象,文人士大夫大力倡导节俭的理念,将节俭作为立德的根本,认为奢侈浪费的人没有德行。
C.新节俭主义崇尚理性节制、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强调不追求超前消费,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D.践行新节俭主义的青年往往对美好生活有需求,也追求品位、时尚,但是更精打细算,花钱的时候更克制。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做法不符合新节俭主义观念的一项是(     
A.推广“光盘行动”,在外吃饭时按需点餐。B.拒绝享受,尽量不花钱,生活上节衣缩食。
C.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追求精神上的富足。D.把闲置物交换出去,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在论证上的特点。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新时期推广“新节俭主义”理念的措施。
2022-04-06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远与近

[美]托马斯•沃尔夫

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充满着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气氛。

每天下午两点过几分,两个城市间的特快列车驶过这里。那时候,长长的列车要在镇上附近暂停一下,然后又平稳地启动前进。二十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的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她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

司机多年操劳,已经白发苍苍,渐渐变老了。他那可敬的工作,仿佛风刀霜剑,在他脸上刻下了皱纹。但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便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一千次的阴晴晦明,一百次的风雷雨雪,他总是看到她们。通过冬天严峻单调的灰蒙蒙的光线,穿过褐色冰封的茬地,他看见她们;在妖艳诱人的绿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见她们。

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终于,他觉得 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还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她们居住的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上。他在铁路上工作的年限已经到了。他目前是在公司领取养老金的人,没有工作要做了。他慢慢地走出车站,来到小镇的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他从未看到过这个小镇似的。他走着走着,渐渐感到迷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吗?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吗?

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心里越是疑虑重重。司机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他要找寻的房屋前面。他立刻知道他已经找对了。他看到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闪光的铁轨。

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层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

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懊丧,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脸严峻、枯萎、消瘦;她的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玻;她那双小眼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他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像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听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一古脑儿消失了。

而现在,他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时,他自己的声音,听来却变得虚伪,勉强了。但他还是结结巴巴地说下去,拼命把他心中涌出来的悔恨、迷惑和怀疑抑制下去,忘却他过去的一切欢乐,把他的希望和爱慕的行为视同一种耻辱。

那妇人十分勉强地请他进了屋子,尖声粗气地喊着她的女儿。在一段短短的痛苦的时间里,司机坐在一间难看的小客厅里,打算和她们攀谈,而那两个女人却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

最后他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别。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他的心,过去望着熟悉的铁路远景时,何等勇敢和自信。现在,当他看到这块陌生的、不可意料的、永远近在咫尺、从未见过、从不知悉的土地,他的心因疑惧而衰竭了。他知道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光的铁路的远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永远不再来了。

(选自《外国散文三百篇》,林非主编,万紫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远与近矛盾的情境设计,使小说情节平实顺畅,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落差的人生世界。
B.小说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希望与失望、真实与虚幻等心理在巧妙的情境设计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C.纵观全篇小说,主人公火车司机的衰老:一是年龄增长的衰老,二是幻想、希望破灭之后心的衰老。
D.小说清新隽永,浪漫忧伤,不仅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而且体现着作者对社会、人生多方面的思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较详细地描写小屋周围的景色,既要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要烘托出小屋主人勤劳、质朴的性格特征。
B.小说在叙事上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能灵活自由地全面展现20多年来司机的生活见闻。
C.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使司机幻想中的母女与现实中的母女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突出了小说主旨,发人深省。
D.小说结尾处,通过司机“结结巴巴地说着”“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别”这些细节,形象地表现出司机的复杂心理。
8.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9.美学中有一个著名观点:“距离产生美。”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

魏主自发平城,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李冲言于上曰:“陛下将定鼎洛邑宗庙宫室非可马上行游以待之愿陛下暂还代都俟群臣经营毕功然后备文物鸣和鸾而临之。”乃遣任城王澄还平城,谕留司百官以迁都之事。乙未,魏解严,设坛于滑台城东,告行庙以迁都之意。大赦。任城王澄至平城,众始闻迁都,莫不惊骇。澄援引古今,徐以晓之,众乃开伏。

帝又谓陆睿曰:“朕每闻北人言‘北俗质鲁,何由知书’,深用怃然!今知书者甚众,岂皆圣人!彼学与不学耳。朕修百官,兴礼乐,其志固欲移风易俗。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

(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将定鼎洛邑宗庙宫室/非可马上行游以待之/愿陛下暂还/代都/俟群臣经营毕功/然后备文/物鸣和鸾而临之
B.陛下将定鼎洛邑/宗庙宫室/非可马上行游以待之/愿陛下暂还代都/俟群臣经营毕功/然后备文/物鸣和鸾而临之
C.陛下将定鼎洛邑宗庙宫室/非可马上行游以待之/愿陛下暂还/代都/俟群臣经营毕功/然后备文物/鸣和鸾而临之
D.陛下将定鼎洛邑/宗庙宫室/非可马上行游以待之/愿陛下暂还代都/俟群臣经营毕功/然后备文物/鸣和鸾而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谷物和土地是农业社会的根基,后用“社稷”代指国家。
B.稽颡,又称“叩颡”“顿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C.斧钺,泛指兵器,也指杀戮。在上古指作战用的兵器,也是军权和统治权的象征。
D.大赦,是赦令的一种,对若干已判罪犯赦免或者减刑,但犯“十恶”之罪的人通常不在赦免之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拓跋澄认为皇帝所继承的大业来之不易,如今出师讨伐,得到汤、武变革的卦象,并不太吉利。
B.北魏通过武力开疆扩土,迁都平城,但平城不适合治理,不是孝文帝理想中的都城所在地。
C.面对官员劝阻,孝文帝勃然大怒,他认为武器就应该用来一统天下,这是文官们所无法理解的。
D.孝文帝向往汉文化,他认为迁都洛阳,整顿百官,大兴礼乐,移风易俗,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2)朕每闻北人言“北俗质鲁,何由知书”,深用怃然!
14.为了迁都,魏孝文帝采用了哪些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2-04-0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二)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陈维崧【注】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注】陈维崧,二十岁遭遇明亡,本词写于康熙七年,作者南游汴洛、投靠亲友期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近处的峰峦攒聚,状如女子头上的螺髻,“离离”写出多且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B.太行山像蝌蚪一样连绵起伏,这一句赋予山以游动之势,以夸张手法反衬中原大地的广袤无边。
C.秋天来了,大片稗子正在开花,像霜铺在上面,约有一寸厚,描绘出一幅清冷闲适的临洺田野图。
D.“吼”字赋予西风壮烈的品格,“走”字赋予黄叶迅猛的精神,吊古伤今,平叙之中峰峦忽起。
16.“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绘画时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突出主体需要,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这首词对历史的咏叹,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请分析下阕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022-04-06更新 | 34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