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云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5-16 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西周早期文献中,求“福”常与“祭礼”相结合,即“事神致福”。西周中期,求“福”途径增加了继承和模仿“祖先之威仪”,后期又增加了善待百姓、“以德求福”的内容。求“福”途径的变化
A.反映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成熟B.说明西周时期抛弃了鬼神信仰
C.体现稳定宗法分封秩序的探索D.反映我国商业文明的发展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如表为《尚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古代早期
记述出处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尚书夏书甘誓》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尚书商书汤誓》

A.君主专制受到限制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王权统治深受儒学影响
2022-05-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在汉代的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的说法,表1为中的某些叙述。表中的信息表明拨乱反正的核心是
内容出处
(刘邦去世后,群臣赞美他)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史记·高祖本纪》
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史记·三王世家》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辛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汉书·礼乐志》
A.结束农民战争B.否定秦代暴政C.推行郡国并行制D.消除地方割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董仲舒的目的是
A.阐明“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B.使儒学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
C.论证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D.加强君权的同时也抑制暴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加强皇权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防止割据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大体自永嘉元年开始,北方士族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北方流民即侨人保持原来的籍贯,另立户籍,给予优待特权。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
A.促进全国经济格局变化B.彻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
C.进一步巩固大一统格局D.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汉化
2022-01-20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新《元史》载:“今御史台官,内有监察院以隶之,外有廉访司以承之。”由此可知,元代
A.中央严格管控地方B.监察官员相互制衡
C.监察机构权力膨胀D.监察体系较为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1370年,明政府设立惠民药局,在各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同时,明政府还下令设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明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C.维持社会秩序稳定D.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出现要早近一百年。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021-01-05更新 | 408次组卷 | 5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热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朱熹盛赞并为之作跋的《程董二先生学则》规定:“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每条之下均提出具体要求,如“读书必专一”要求:“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相呼必以齿”要求:“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者以兄,年相若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亦如之。”该学则
A.旨在引导学生考取功名B.说明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C.表明程朱理学正式形成D.重在规范言行提高修养
2022-03-30更新 | 416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太注重职权分配之细密化”,“太看重法制之凝固性与同一性”,以为“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这一论述说明,中国古代
A.专制集权的政治特征凸显B.官僚制度的设计极为理性
C.政务处理流程趋于程式化D.政治生活具有民主化色彩
2021-12-07更新 | 788次组卷 | 19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体天一大联考2022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奏称:“近年粤闽贸易,番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有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甚见增昂。”这反映出
A.官员对“海禁”效果的否定B.国内丝绸价格的上涨
C.中外“丝—银”贸易的终结D.中外市场联系的弱化
2022-03-14更新 | 83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3. 研究发现1853年前,上海“华洋分居”,租界人口不足千人。到同治四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至近150000人,华界人口变化不大。同治九年(1870年),上海公共租界人口降至76000余人。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上海等地的开埠通商B.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发展
C.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D.英法联军侵略江浙地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有学者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制定了最大限度强化议会权力的责任内阁制,其实际起草人宋教仁意在通过对大总统权力加以制约来限制袁世凯的独裁,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革命党内部出现集权趋势。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B.与三民主义原则相悖
C.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1919﹣1920年,《新青年》杂志中“革命”“劳动”等词出现的频率大幅提高。杂志还多次发表了陈独秀号召无产阶级“提高觉悟”“最终管理国家的政治军事、产业”的演讲稿。这表明
A.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B.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工人运动
C.工人革命理论被大众所接受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6. 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大批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已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把这些青年培养成革命干部,中共中央创办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牢牢把握“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原则,将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创新理念、方法与手段,坚持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出数以万计的抗战民众干部。由此可知
A.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共办教育的特色B.军事斗争已经不是抗日战争的关键
C.抗日战争有助于积蓄人民革命力量D.陕北公学和抗大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2022-03-25更新 | 352次组卷 | 4卷引用:八省八校(T8联考湖北版)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1949年建国之初,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之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954年,周恩来在向中央政治局报日内瓦会议的情况时提出:“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有欲关不能之势!”毛泽东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新中国国际声誉的提高
C.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1952年,中央加快院系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学院,减少综合院校的比例。这一调整
A.有利于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形成B.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C.适应了当时国家建设发展需要D.表明国家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从1964年开始,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三线建设部署的项目便涉及到钢铁、石油、农业、林业等300多个。同时,中央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立特区制,实行建设与生产承包,组织有关部门和省市集中会战等以保证三线建设。这些措施(     
A.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
C.发挥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D.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探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实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报告》规定,从1981年起,凡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简称“拨改贷”。1985年起所有预算内基建投资全部实行拨改贷。“拨改贷”的实施
A.扩大了地方权限B.活跃了市场经济
C.明确了经济责任和利益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2022-01-01更新 | 46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1. 我国不同阶段对于改革目标有不同表述,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最终到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变化主要反映的是
A.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历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过程
C.准确定位改革目标极为艰难D.对计划经济崇拜的旧观念难以打破
2022-04-01更新 | 538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