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西藏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西藏 高一 期末 2022-07-29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②中医药学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在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

③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科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

④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屠呦呦研究员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频发流行,中医药在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独特理论、技术体系和经典方药。

⑤而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在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⑥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和先进性。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100%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将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华民族健康养生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讲,只有大力发展中医药学才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中医药学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融合统一了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的医学科学。
C.在疟疾重新开始肆虐的背景下,1969年屠呦呦开始带领团队,从青蒿素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D.《肘后备急方》让屠呦呦研究团队意识到,使用通常加热提取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他们考虑改为低温提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学具有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不仅将健康与人们的饮食起居相关联,还点明了培养自身良好品行和身体健康的直接联系。
B.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经典著作,形成的系统、独特的防病治病的方法,为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灵感和方法指导。
C.屠呦呦及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成功获得了安全性高的中性青蒿提取物,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D.中医药的智慧果实显示出了独特的价值和先进性,在应对病毒性传染病、白血病及老年性精神障碍等方面都有明显成效。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患者的体质而施以不同的治方。
B.广西巴马长寿村的形成与他们热爱生活、甘于平淡、乐于付出的人生境界有密切关系。
C.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此次疫情防控的最大亮点之一。
D.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
4.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继续提出要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提案。中医药博物馆不纯粹是一个文化设施,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意义。
2022-07-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儿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我甚至可怜他了。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

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

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画了一张荒唐的漫画,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柯瓦连科坐在那儿生闷气,一句话也不说。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

另外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

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您到底要怎么样?

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维奇。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唉,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人家经常看见您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听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

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有删改)

文本二:

写实小说努力营造符合现实的逻辑,在富于生活实感的艺术世界中,塑造符合真实生活样态的艺术形象。它以艺术虚构的假造成逼似生活的真,以诉诸想象的艺术幻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获得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和贴近感,从而受到深深的感染。

写意艺术则需要变形,需要荒诞。如果说写实小说紧贴着生活真实的样态,是再现的艺术,那么写意小说则往往通过夸张变形,甚至是荒谬怪诞的内容,表达思想,是表现的艺术。它突破生活样态,违逆现实逻辑,取得了艺术表现更大的自由。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写道:逼真的原则本身限制束缚体现某类观念的需要……那幻想就获得摆脱现实生活的逻辑和创造幻想的权利。写意小说的作家正是利用这一权利,为所要表现的精神、观念、情感——即所谓——创造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形象。在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艺术关系和联系,使前者得到充分巧妙的艺术表现。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祥的叹息声”中既有别里科夫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的胆小,也有什么事都会让他心慌得很的多疑。
B.极力维护现状的别里科夫偶尔也会从套子里钻出来呼吸,他决定结婚,意味着他对生活的渴望,是走出“套子”的尝试。
C.为了避免自己和柯瓦连科的谈话被人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来,别里科夫慎重地选择向上汇报,这是一种善意的通告。
D.契诃夫运用直白、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华连卡的浪漫气息与生命活力,与别里科夫的猥琐、胆小、迂腐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诃夫用比喻代替详细的肖像描写,是为了塑造像别里科夫这一类“套中人”的群体的形象。
B.作者对别里科夫这个小人物的批判多于同情,因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
C.写实小说塑造的形象符合真实生活样态,写意小说则往往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来突破生活样态。
D.《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属于典型的写实小说,《百合花》《哦,香雪》是典型的写意小说。
7.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别里科夫相关的心理活动。
8.请根据你对文本二“写实”“写意”的理解,分析文本一的写实与写意。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0.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夫死叫“薨”,士死为“卒”。
C.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022-07-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