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二 期中 2022-11-14 10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显著特征。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接触鸿沟”——互联网接触难,是很多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第一道障碍。“使用鸿沟”——互联网使用难,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知识鸿沟”——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很多老年人跨过了“使用鸿沟”,但因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一是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互联网引入中国至今不到三十年,智能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也不过十年左右,网络数字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新,老年人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数字社会转型的步伐。二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更偏好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需求特征关照不足。例如在医疗领域,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平台,但实际操作上要求完成一系列流程手续。这些烦琐的技术流程让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无形中抬高了老年数字生活的技术门槛,三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偏好,导致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制度性排斥,在数字技术赋能的信念下,一些单位机构一味地追求数字化的技术效率,而减少线下的服务供给,这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国家政策层面,要将数字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机统筹结合,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提供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为指引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指导要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长线思维,分层分类解决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痛点问题。还应始终坚持“数字底线思维”,在数字技术目前还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公共服务领域,不减少或适当增加传统的线下人性化服务途径。

在企业研发层面,要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研发设计,为老年人有效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企业和平台在研发设计时要重视老年用户的需求感受,突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和“场景服务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导向,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以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使用能力不足的难题。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点需求场景,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高频事务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功能集成,不断提升涉老场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主动解决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问题。

在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参与,努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意愿、应用能力和总体素养水平。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涉老平台服务的规范监管,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信息隐私安全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庭代际的数字反哺功能,并借助社区、公益组织等不同力量,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数字素养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和享受数字化时代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杨江华《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中的难题何解》,《光明日报》20210427日)

材料二: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代际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的一种,即横亘于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指老龄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行为阻隔和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

代际数字鸿沟的本质是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的不适应。要解决与代际数字鸿沟相关的各种不适应,一是要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二是要创新和改善数字化产品和应用,倡导科技向善、科技普惠和科技适老;三是要以新的社会规制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面对代际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从设计者角度看,在物理或数字化产品和界面的设计中,应充分注重面向老龄人群的设计、评估和服务理念,充分考虑老龄人群的身体机能、行动特点和日常生活习惯;从使用者角度看,应鼓励并帮助老龄人群接触各类新技术产品,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大事。面向未来,对老龄化、老龄社会的准备与应对,正在成为企业、城市、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不可估量的超级机遇。

(摘编自梁春晓《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中国日报》202103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老年人虽能接触、使用互联网,却因数字修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面临新困境。
B.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自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互联网企业技术研发设计的群体偏好、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技术效率的偏好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
C.老年人、年轻人因接触网络时间的差异造成了信息落差、行为阻隔及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
D.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不适应的状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要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指导他们融入数字生活。
B.家庭中年轻辈在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上对年长辈的教辅行为有利于弥合代际数字鸿沟。
C.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形成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D.面对代际数字鸿沟,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来设计数字产品,又要努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使用意愿。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阿里研究院《2020后疫情时代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50%的银发群体在网购时因觉得麻烦和不会操作往往选择放弃。
B.许多地区开设了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班,努力破除老年人日常使用手机的障碍,提高他们触网的能力。
C.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7%,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0.3%。
D.你的朋友圈,你爸妈每条都点赞;你刷抖音,看到了爷爷奶奶拍的视频;在B站,出现了长辈的身影。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某体检中心想要推出一款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应用小程序,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22-11-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 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这条路经过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①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件,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没有,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②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③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节选自《渤海风》,2020年第2期)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两个特殊时期,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故事。
B.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变化,表明其由反对、阻止儿子参加抗日,只图自保变为支持儿子投身救国运动。
C.任蕴清与朱友航在楼下下棋,楼上传来茶盏破碎声,这是明少爷在抗议父亲锁门幽禁他;而朱友航骂任蕴清,则是因为任蕴清下棋时心不在焉。
D.小说标题“深造”,既指“留学深造”,也指任、朱两家两代人在时代浪潮中爱国报国、升华精神境界的行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巧用衬托,突出人物形象。如朱友航支持明少爷“申请官费留学”,从而“明世界大势”,主要为了衬托任蕴清的腐朽反动。
B.小说多用伏笔,结构严谨。如任蕴清告诫儿子不走芜湖水路为后文明少爷芜湖失踪埋下了伏笔,使得情节发展不突兀。
C.小说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如“侬”“小赤佬”等富于地域色彩的日常口语,也有如“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这样典雅整饬的古语。
8.小说多次写到“泪”,请赏析三处画横线处“泪”的不同心理。
9.本文篇幅短小却有很大的时空跨度,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22-11-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蜀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B.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C.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D.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周,指西周与东周王朝,也指战国末期周室分裂成的西周与东周两个小国。文中指前者。
B.九鼎,是王权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成九鼎。
C.戎狄:是先秦时期华夏部落对中国北方、西北等地部落的统称,称谓始自周代。
D.与国,友好国家。“与”,本义指“结交,亲附”,和《六国论》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极言攻韩,司马错力主伐蜀,不过司马错认同张仪“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主张,以便秦国名正言顺地扩张。
B.张仪认为创建王业的关键之地在三川、周室,伐蜀离统一天下的功业太远,不宜采用。
C.司马错从实际出发,知己知彼,提出积极稳妥的办法,既能发展壮大自己,又能在舆论上站住脚。
D.秦惠玉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派兵攻打蜀国并取得了成功,验证了司马错攻蜀策略的正确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2)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14.司马错陈述的伐蜀之利、攻韩之“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2-11-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注】①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夏,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词人有感于迁居飘泉尚未完成,作此词以自嘲。②(卜居)择地居住,取自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卜居》。③(舞乌有,歇亡是,饮子虚)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用典,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为一匹气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漂流的野鸭。
C.词人虽然此时家徒四壁,但有书本相伴,有二三子爱我,也是乐在其中。
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表明词人决意放下功业,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16.词人作此词以自嘲,在小序中也说是“戏作”,词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自嘲”?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