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台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中 2023-01-06 1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域扩展与所研究问题的多样化,逐渐出现了许多无法用经典定量分析方法计算的模糊量。比如,对某个领域的家庭经济能力的评价,往往可以分为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等;对人的身体素质评价,身高往往分为高、中、矮,等等。这些便是量的模糊性,即模糊概念。为解决模糊概念与经典定量处理方法之间的矛盾,便出现了使精确概念模糊化的模糊思维方法。

模糊一词译自英文Fuzzy,在字典中除有模糊的含义外,还有不分明的边界不清的的意思。模糊性是客观事物所呈现的普遍现象,主要指客观事物差异中的中介过渡的不分明性,或者说是研究对象的类属边界或性态的不确定性。虽然模糊事物没有绝对界限,但还是有相对的标准与合理性的。同时,模糊性中又允许主观性的存在,因为对模糊事物各人心目中的界限不会是完全一样的,承认一定的主观性是模糊性的一个特点。此外,人们心目中的界限又形成一定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因而其又是客观的。模糊性正是对这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反映。

隶属程度的思想是模糊思维的基本思想。例如,我们描述年轻人这一模糊概念的隶属程度,在面对人在多大年龄算年轻人的问题时,可以给出一个模糊范围。这样,100个人或许可以给出100个年龄范围的模糊集合。

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多值逻辑思维,即把过去的(0,1)二值逻辑推广到[0,1]闭区间上任意取值的多值逐辑。可以说,模糊性是精确性的推广和延伸,而精确性则是模糊性的极端。所以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时,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正确理解和处理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重要。

客观世界的许多现象都是模糊的,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经典思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更不会促使模糊控制机器人、模糊控制汽车、地铁等产品的出现。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弄清楚哪些是精确现象,哪些是模糊现象,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再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模型识别、模糊评价、模糊决策、模糊线性规划、模糊控制等方法,构成了模糊思维方法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

目前,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具体的研究成果。比如,模糊思维方法在土壤评价中的应用,模糊思维方法在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等。此外,在工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思维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而言,榄糊综合评价是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目前,模糊技术的应用和模糊产品的开发十分广泛,像洗衣机、微波炉照相机、吸尘器、空调、电冰箱、电视机、录像机等,都贴着模糊控制的标签。此外,模糊控制的无人驾驶模型,成功地把模糊逻辑应用于航天飞机的对接和姿态控制及星际跟踪系统等许多尖端技术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将模糊思维方法应用于控制领域,可以更真切地模拟人脑思维和判断,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选择和控制,从而推动智能化新技术发展。

(李群《重视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

材料二:

什么是模糊思维?模糊思维是人们对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的思维,是意识的非确定性和若明若暗的投影。作家决不用严格量化的语言和完整的三段式来表达意境,塑造人物。这就是说,人们认识活动的有效性、多样性、深刻性,并非单纯来自明晰、精确的认识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相反,各种模糊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达在人们的交往活动和知识交流中,有时更具有广泛、完美和高效的特征。

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最初的构思常常是模糊朦胧的。作家贾平凹在他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后记中说:我的一些作品,是在一种意会的但说不出的朦朦胧胧的意识中产生的……当代很多小说的主题就较为模糊,很难用几句话把主题说清。如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等。文学创作中,模糊性的表现手法,都产生了相当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和某些精确描绘相结合,将使形象更为丰满动人。

总之,模糊思维不但作为模糊数学的集成名称存在,也是作为非自然科学的基本单位显现着。

(董小玉《文学创作中的模糊思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问题时,要弄清楚哪些是精确现象,哪些是模糊现象,如果是模糊问题可以用经典思维去处理。
B.在航天飞机对接和姿态控制及星际跟踪系统等领域,基于模糊控制的无人驾驶模型已经应用了模糊逻辑。
C.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在工农业等多个方面,也将渗透进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
D.由于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了多值逻辑思维,所以可以推断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事物的类属边界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绝对界限,但还是有相对的标准与合理性。
B.模糊概念与经典定量处理方法之间是有矛盾的,所以处理模糊问题时,尽量避免精确定量的干扰。
C.材料二从文学创作的构思、主题、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列举了模糊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D.模糊思维不但作为自然科学范畴的集成名称存在,也作为文学、哲学的基本单位显现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的一项是(     
A.城市发展中经济指标GDP统计分析。
B.《国务院关于节约粮食的通知》精准及时。
C.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
D.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模糊思维方法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禹:寂寞的英雄

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生灵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里这篇故事一波三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而去——写得太生动,也太涩苦,还有启之生,都神迹般,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会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热嘲冷眼、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因随时随处而心境迁移,也会遗忘。他们忘了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写起,点出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转入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在现实与历史的交互中再现英雄的业绩。
B.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更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C.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因治水成功而被人纪念,文章以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主题:个人功绩事小,民生之系事关重大。
D.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明作者的叹惋,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与结尾在结构上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引人发省。
B.文章大量引用《史记》中的句子,既写出了治水的难度,更表现了大禹的辛劳与忙碌,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C.作者行文严谨,善于斟酌的字词。他认为“不敢入”体现的是责任,“不入”体现的是忘我精神,作者更欣赏大禹将国之大事扛于肩上的担当与责任。
D.文章最后两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写出了大禹的勇往直前,也展现了他的寂寞与忍耐。
8.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为什么作者说“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日夜言太子短于王。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伍子胥遂亡,楚并杀奢与尚也。伍子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子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楚昭王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注】。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悉兴师伐楚,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是夕,阖庐死,夫差即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使大夫文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伍子胥强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盖疏子胥之谋。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后九年,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诛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注】阖庐:亦作“阖闾”。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
B.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
C.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
D.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者,有太傅、少傅之分。文中“太傅”“少傅”都是指辅佐太子建的人。
B.公子,先秦诸侯之子,身份尊贵,如魏公子信陵君。后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
C.己卯,古时以天干地支记年月日。文中是指己卯这一年,使用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纪年。
D.舍人是贵族身边的亲信或门客等寄食之人的通称,如蔺相如就是赵宦者令缪贤的舍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洞察人心,看破公子内志。伍子胥逃到吴国后,看出公子光想篡位自立,就把专诸推荐给他,之后专诸果然剌杀了吴王僚,公子光即位为吴王阖庐。
B.伍子胥性情隐忍刚戾,为父兄鞭尸雪恨。伍子胥的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后来辅助吴王打败楚国,把楚平王的尸首掘出,鞭尸三百,为父兄报仇。
C.伍子胥明晰时势,富有远见。伍子胥劝谏吴王诛灭越王,否则越国会成为吴国大患;他死前预言吴国必将为越国所灭。九年后勾践灭吴,验证了他的说法。
D.伍子胥居功至伟,却不得善终。伍子胥辅助吴国两代君王成就大业,却被吴王赐死,他满怀忧愤,留下遗言,把头颅挂在城门之上,以亲跟看吴国的灭亡。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14.伍子胥最终被迫自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2023-01-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台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养蚕词

高启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

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檐前缫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


[注]①三姑:古代江南民间尊崇的蚕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农纷纷“罢来往”,没有时间交往,这是农忙季节的客观要求。
B.“深窗”指淑女的幽静居处,明代理学盛行,妇女只能深居简出。
C.为了饲养春蚕,很多女性得繁忙一个多月,甚至顾不上打理头发。
D.除了尽力于人事之外,蚕农还会顺从天意,祭祀蚕神,祈祷丰收。
16.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