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承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期末 2023-02-25 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景观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从城市出现开始,语言景观就一直如影随形,见证并助推人类城市文明的发展。语言景观的华丽变迁是城市现代化的外在表征,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管理者的治理能力。繁体字向简体字的发展演变,是适应新中国改革发展、践行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必然结果。语言景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的外化表达,展示出社会结构和社会认同,整合在城市的物理和人文环境、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活动中。

语言景观具有现实性。面对不同的使用场域和使用者,语言景观发挥的作用不同,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复合性特征。城市语言景观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指示地点,传递信息;二是象征符号,展示身份。路标标识精准定位,而多语标识除了为不同语言群体提供信息和引导外,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体的差异和身份的不同。

语言景观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本地与外地的结合,以多样的形式、多彩的形态,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风貌。“历史是城市的根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是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而城市特色只有蕴积于文化之中才更有生命力。语言景观是城市文化建构的积极要素,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一部分。语言景观是城市文化生态的有机构成,赋予城市独特的风格。语言景观是自然性与人文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是每座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作为城市治理的实践活动,语言景观可以被视为人类城市治理痕迹的集合体,就像晴雨表,可以用来绘制和诠释城市治理及语言和社会的短长期变化。语言标牌是否需要统一、文字类型如何选择、字体大小如何确定、语言景观与周围环境如何和谐融合等,诸如此类的语言景观规划和治理,一直是城市规划和治理不可或缺的部分。语言景观的样态和多寡无不考验着城市的规划理念和治理能力。对语言景观的规划要符合所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宜太过超前,更不能保守落后。对语言景观的治理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综合考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及相关需求,系统推进,尽量避免“一刀切”。协调好普通话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外话的负系,处理好文字景观和声音景观(如公交到站播报等)的关系,处理好统一和多样的关系(如:有些城市统一了招牌文字)。科学合理的语言景观规划和治理对维护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推动器济和社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丰富语言生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语言果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在经验活动、治理实践、研究领域等不同层面,都可以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摘编自高莉、戴曼纯《语言景观与城市的互动》)

材料二: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语言景观作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语言景观与乡村振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乡村面貌的改善与文明的进步,自然会促进语言景观的内容呈现与之相适应、相和谐;语言景观的宣传与引导,也会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与进步。

就服务乡村振兴而言,语言景观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标识导引功能。乡村的地名路牌、特色名物和乡土习俗等风貌的介绍与展示,都亟须科学、完善的语言景观体系来实现信息的呈现和传递;乡村的资源介绍、旅游开发与人员流动也离不开语言景观的信息导引服务。这不仅体现了语言景观传递信息和社会交际的功能,也体现了其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导引功能。二是宣传教育功能。乡村的移风易俗与环境改善,需要健康、文明和规范的语言景观来引领和教育。一些耳熟能详的标语,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通俗易懂,押韵自然,富有感染力,就具有很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三是文化引领功能。语言景观是一种语言文化要素,是人们接触乡村的第一个文化感观,是乡村文明与进步的文化呈现。语言景观还可以通过视觉信息反映乡风文明的建设成效,展现乡村文化形象与底蕴。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的传统建筑群、纪念物和文化遗址等,大多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景观来呈现与外化,展示其历史、文化和价值。比如,被誉为“万里茶路”起点的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村,以及名副其实的“石头民俗村”河北省井陉县于家村等。

语言景观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乡村振兴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更是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语言景观要坚持以系统标识、全面塑造和谐融通的乡村语言生态为基本任务,以延续农耕文化血脉和发展特色产业为主要抓手,以弘扬乡土风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目标,精准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产业振兴、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如何绘就亮丽的乡村语言景观,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基层干部的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也需要语言工作者的融入推进与主动担当,使语言景观全过程、全方位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

(摘编自王进安、何海菊《绘就亮丽的乡村语言景观》)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景观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由语言景观的变迁体现出来的。
B.在城市的物理和人文环境、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活动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语言景观的存在。
C.语言景观是城市文化建构的积极要素,是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一部分。
D.城市的规划理念和治理能力决定着语言景观的样态,对语言景观的规划要勇于创新,大踏步超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景观规划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丰富语言生活。
B.乡村语言景观具有宣传教育功能,比如一些乡村标语通俗易懂,押韵自然,富有感染力,具有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C.乡村语言景观的重要目标是弘扬乡土风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塑造和谐融通的乡村语言生态。
D.乡村语言景观延续农耕文化血脉和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产业振兴、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
3.下列选项,不属于语言景观的一项是(     
A.商店标牌。B.泰山石刻。
C.公交到站播报。D.元杂剧《赵氏孤儿》。
4.请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在城乡发展中如何让语言景观亮丽起来?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豆

宗璞

天气阴沉沉的,雪花成团地飞舞着。时隔六年,江玫又回到了大学,回到了这间宿舍。江玫从墙洞里面箝出了一个小小的有象牙托子的黑丝绒盒子。她坐在床边,用发颤的手揭开了盒盖。盒中露出来血点儿似的两粒红豆,镶在一个银丝编成的指环上,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色泽十分匀净而且鲜亮。

她拿起这两粒红豆,往事像一层烟雾从心上升起,泪水遮住了眼睛。

也是这样一个下雪天,浓密的雪花安安静静地下着。江玫从大学的练琴室里出来,经过短松墙那雪白的树枝之间时,她掠了掠鬓发,按了按母亲从箱子底下找出来的一个旧式发夹,发夹是用黑白两色发亮的小珠串成的,还托着两粒红豆。在这寂静的道路上,一个青年人正急速地向练琴室走来。江玫看见他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

晚上,她的新同屋萧素推门进来了。

“哦!小鸟儿!还没有睡!”小鸟儿是萧素给江玫起的绰号。

“呶,给你本小书看看。”江玫接过那本小书,书面上写着《方生未死之间》。两人静静地读起书来了。这本书很快就把江玫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它描写着中国人民受的苦难,在血和泪中,大家在为一种新的生活——真正的丰衣足食,真正的自由——奋斗,这种生活,是大家所需要的。

“萧素,”江玫靠在枕上说。“我这简单的人,有时也曾想过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想不通。你和你的书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你还会明白得更多。”萧素热切地望着她。

雪不再下了,坚硬的冰已经逐渐变软。江玫走出琴室,一眼就看见那清秀的象牙色的脸——齐虹站在那里。他的神色非常柔和,劈头就问:

“怎么不弹了?”“弹不会。”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的散步。他们散步,看到迎春花染黄了柔软的嫩枝,看到亭亭的荷叶铺满了池塘。他们曾迷失在荷花清远的微香里,也曾迷失在桂花浪酵的甜香里,然后又是雪花飞舞的冬天。哦!那雪花,那阴暗的下雪天!

他们愈来愈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图书馆到宿舍的路就无限度地延长了。走啊,走啊,总是走不到宿舍。齐虹喃喃地对她说:“我第一次看见你,就是那个下雪天,你记得么?我看见了你,当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就像你头上的那两粒红豆,永远在一起。”

他们这样幸福,可是有一天他们吵架了。江玫因为要帮萧素修改宣传稿,就拒绝了齐虹外出游玩的邀请。齐虹拦住她不放她走,江玫去推他。不一会儿,江玫的头发散乱,红豆发夹落在地下,马上就被齐虹那穿着两色镶皮鞋的脚踩碎了,满地散着黑白两色的小珠。江玫哭了起来。

齐虹捡起那两粒红豆:“好了,好了,不要生气。我来做个盒子把这两粒红豆装起来吧。做个纪念,以后绝不会再惹你。咱们该把这两粒红豆藏在哪儿?”以后,这两粒红豆就被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放在墙洞里了。

这一次事件以后,争吵哭泣变成了他们爱情中的一部分。

不久,齐虹带来一个消息——因为局势紧张,他们家预备搬到美国去,齐虹也要到美国去留学,他要江玫和他一起走。

一九四八年冬天,北京已经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最沉得住气的反动官员们、大亨们都纷纷逃走了。齐虹家里几乎是一天一封电报催他走,并且代他订了飞机座位。江玫的工作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怎样应“变”,宣传护校。她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感到兴奋。同时,她和齐虹那注定了的无可挽回的分别啮咬着她的心。

那是冬天的第一个下雪天,路上的雪还没有上冻,灯光照在雪花上,闪闪刺人的眼。江玫从图书馆回到宿舍,齐虹已经在那里等着她了。他连忙迎上来说:“你到底回来了!我以为我再也见不着你了。”

“明天一早的飞机,今晚就要去机场。”齐虹焦躁地说。“一切都已经定了,怎么样?”“不行。”

“不行!你就不能为我牺牲一点!你说过只愿意跟我在一起!”“你自己呢?”江玫的目光好像这样说。

“我么!我走的路是对的。我绝不能忍受看见我爱的人去过那种什么‘人民’的生活!你该跟着我!你知道么!我从来没有这样求过人!玫!你听我说!”

“不行。”

“真的不行么?你会后悔的,玫!”他摇着江玫的肩,摇得她骨头直响。“我不后悔。”

纷飞的雪花在无边的夜里飘荡,夜,是那样静,那样静。他们一出楼门,马上开过来一辆小汽车,从车里跳出一个魁梧的司机。齐虹说:“你看,我预备了车。飞机票也买好了。”他拿出一张飞机票,也许他还希望江玫会忽然同意跟他走,迟疑了一下,然后把它撕成几半。碎纸片混在飞舞的雪花中,不见了。“再见!我的女革命家!”

江玫想说点什么,但说不出来,好像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她心里想:“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汽车响了起来,周围只剩了一片白,天旋地转的白,淹没了一切。

她最后对齐虹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后悔。”

江玫果然没有后悔。那时称她为革命家是一种讽刺,这时她已经真的成长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了。

雪还在下着。江玫手里握着的红豆已经被泪水滴湿了。

“江玫!小鸟儿!”传达室老赵在外面喊着。“有多少人来看你啦!史书记,老马……”一阵笑语声打断了老赵的通报。江玫刚流过泪的眼睛早已又充满了笑意。她把红豆和盒子放在一旁,从床边站了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鸟儿”是萧素给江玫起的外号,这个外号既表现了两人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又表现了江玫活泼机灵的性格特点。
B.江玫本是一位性格单纯的女大学生,后萌生出对革命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渴求,这就逐渐导致了她与齐虹的爱情危机。
C.萧素与齐虹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同时出现在江玫的生活中对江玫的人生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D.小说文字优美,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真实记录。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一段革命斗争时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艰难历程,通过小爱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大世界。
B.“我要撑过这一分钟,无论如何要撑过这一分钟”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江玫在面对爱情与祖国抉择时痛苦、挣扎的心理。
C.小说采用了补叙的手法来叙写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行文一波三折,富有变化,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D.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真诚,它毫不掩饰地写出江玫在追求理想的道路时对个人情感的眷念,它以真诚获得了久远的艺术生命。
8.小说中有多次关于下雪的环境描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9.小说的标题“红豆”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油,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文祖者,尧大祖也。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B.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C.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D.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意为“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
B.“便程”意为“分别次第”,使做事有步骤。“便”,通“辨”,别。“东作”指春天的农事。因为三春主东,日出东方,所以,“东”为春天。
C.星鸟,指星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星宿是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四宿,所以称星鸟。按二十八宿中的有些星宿是古人测定季节的观测对象,此句的星鸟及下文的星火、星虚、星昴即是。
D.“汝能庸命”的“庸”同“用”,“庸命”是顺应天命的意思,这里的“庸”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意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尧即位后,统治了天下七十年。这七十年间,天下被帝尧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好。
B.帝尧问臣子让谁即位时,放齐说:“大王啊,我想还是让您的儿子丹朱来继承您的事业吧!他十分开明,我觉得非常合适!”说明这个老臣不能实事求是。
C.帝尧为了考查虞舜德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舜让妻子享受尊贵的待遇,住最好的宅院,帝尧非常高兴。
D.帝尧为进一步考验舜,在一个刮狂风下暴雨的夜晚,故意让舜到一片很大的森林中去,舜很顺利地走出了森林,而没有迷路。经过很多考验后,尧终于满意地把自己的王位交给了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2)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
14.就选文来看,帝尧有哪些政绩?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隐赏桂呈朔翁

吴文英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注】①荷塘小隐:毛荷塘家宅名。荷塘:毛荷塘,吴文英词友。②半冰规:半圆月。③“阿娇”“金屋”,化用汉武帝幼时对其姑母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的典故。④看承:看待,特别看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宫移。到东篱”写词人月下赏桂的盛景。“东篱”二字,既写出词人赏桂时的悠然心境,又暗示了桂花与菊花一样都有高洁的品质。
B.“簌簌惊尘”意思是在半轮明月的照映下,桂花飘下,簌簌作响,视听结合,勾勒出一幅云外飘香、月轮飞花的优美画面。
C.“吹下半冰规”是“半冰规吹下”的倒文。“冰”不仅点明是秋月,而且将月之皎洁勾出,有一种玉洁冰清的意境。
D.词人将桂花与阿娇并提,美人与娇花相衬;以蝴蝶相思比拟,均体现词人与友人的相遇相知,盼望再次与朋友聚首赏桂之情。
16.请简要赏析尾句“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的精妙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